陶在樸觀點:拉什頓種族禁忌法則與輿論暴力

2022-02-27 05:45

? 人氣

美國律師、作家戈德溫(Mike Godwin)曾發現,只要話題突然提到希特勒,場面會一片安靜。筆者以此用來解釋在美國出現的「拉什頓種族禁忌法則」。(資料照,取自美聯社)

美國律師、作家戈德溫(Mike Godwin)曾發現,只要話題突然提到希特勒,場面會一片安靜。筆者以此用來解釋在美國出現的「拉什頓種族禁忌法則」。(資料照,取自美聯社)

台灣事實查核網站「Cofacts 真的假的」2月20日公佈一則關於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心理學教授菲律普 拉什頓 (J. Philippe Rushton)的著作《種族、演化及行為——生命史觀》(Race, Evolution, And Behavior: A Life History Perspective)的報告。據該網站統計自2/10至2/24日網頁瀏覽 403 次Line 詢問 10 次。顯然在Line的網域,此文的傳播高峰已過,但仍在傳播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事實查核網站「Cofacts 真的假的」
此圖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律普·拉什頓的著作,從2/10至2/24日間於Line上受詢問的次數,顯示仍在傳播中。(資料照,筆者提供)

「Cofacts 真的假的」網站對這項疑問有兩個標籤,一個是他們的開場白「為啥西方突然不研究種族話題了」,另一個位於正文的最下方,曰「中國政治宣傳」,這大概是該網站想給出的評論。

關於拉什頓的《種族、演化及行為——生命史觀》一書,需要進一步揭露,首先利用「Google Trends」的關鍵詞搜尋流量動態探測發展趨勢。下圖是最近一年在台灣利用Google搜尋引擎搜尋關鍵詞「種族」、「演化」和「行為」的網路流量動態曲線。

台灣事實查核網站「Cofacts 真的假的」
圖為最近一年在台灣利用Google搜尋引擎搜尋關鍵詞「種族」、「演化」和「行為」的網路流量動態曲線。(資料照,筆者提供)

很難從這張圖看出未來趨勢,但根據各曲線轉折非平滑的特徵,也許我們可以大膽推測,這三個概念曲線易於激發波動,當受到外部的某種刺激,曲線也許就會震蕩。「Cofacts 真的假的」網站的兩個標籤很可能就是刺激震蕩的兩大社會因素。第一個標籤「中國崛起了種族研究的禁忌再起」點出了時代背景;後一個標籤「中國政治宣傳」暴露了該網站隱藏的「政治正確」禁錮,上世紀九十年代英國教授的書,和今天中國政府的大外宣有什麼關係,這種政治正確的矛盾反射了在台灣全面討論「中國崛起」的輿論暴力和另類「拉什頓禁忌」。

拉什頓(Rushton,1943-2012)出生於英國伯恩第斯。他的父親是建築承包商,母親來自法國。1973年及1993年分獲倫敦大學兩個不同的博士學位(哲學博士Ph.D和科學博士D.Sc.)。出版了6部著作及700多篇論文。1995年《種族、演化及行為——生命史觀》第一版問世,1997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目前更有英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荷蘭語、羅馬尼亞語的精簡本發行。

拉什頓的書內用了 60 項指標,包括智力、性行為、大腦大小、守法、社會組織技能、性格、氣質和身體成熟的速度。發現了幾個有趣的族群規律:

1,東亞人的腦容量最大,神經元是最多,所以東方人的智力最高;黑人的腦容量平均是1267毫升,平均13,185(百萬個)神經元。白人的腦容量平均是1347毫升,平均13,665(百萬個)神經元。如果把白人的平均智力定為100的話,那麼黑人的平均智力是85,東亞人的平均智力是106。

2,東亞人是進化最完善的,因為他們的生殖器最小,荷爾蒙水準最低:荷爾蒙:黑人(高)、白人(中等)、東亞(低);性器官:黑人(大)、白人(中)、東亞(小);性交頻率:黑人(高)、白人(中等)、東亞(低);性放任度:黑人(高)、白人(中等)、東亞(低);性病:黑人(高)、白人(中等)、東亞(低)

荷爾蒙水準較低的人種,通常有以下幾種特性:低侵略性,高謹慎性;不容易衝動,也不以自我為中心,不喜歡拋頭露面。這種人佔多數的社會其協作水準高,這正是一個種族文明程度的關鍵因素。東亞人移民美國和加拿大的歷史雖然最晚,但他們卻是這兩個宿主國家中最富裕的少數民族。反觀早幾百年前就來到美洲的黑人,他們的荷爾蒙水準太高,自控力太差,侵略性強,至今依然很難融入宿主國家的社會。據拉什頓的數據,黑人佔美國總人口的12%,但卻在美國監獄人口中佔50%。國際警察年鑒的統計說明,全世界暴力犯罪中,每十萬人口有149個黑人罪犯,42個白人罪犯,35個東亞人罪犯。荷爾蒙水準越高的人種顯得越為原始。

3,按照拉什頓的統計,每1000個孕婦,黑人能生16對雙胞胎,白人能生8對,東亞人只能生4對。不僅僅生育能力雙方相差較大,而且黑人的小孩發育更快,平均11個月就會走路,白人則是12個月,東亞人卻需要13個月。

拉什頓進一步說,生得越快生得越多,生了以後越容易帶的人種,對後代就越不負責任。所以為什麼黑人有那麼多單親媽媽?白人就要少很多,而東亞人幾乎都是雙親撫養的。

因為生殖能力的不同,哺育後代的成本不同,導致了幾個意外的結果:

1,東亞人由於生孩子養孩子的成本最高,所以東亞女人對配偶的選擇異常謹慎,東亞的男性必須非常的努力,才有可能獲得組織的機會,因此他們的家庭相對穩定。

2,東亞人的小孩發育相對較慢,父母就會投入更大的精力,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因此促進了他們智力的發展水準。

拉什頓教授的理論很好地解釋了歷史,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文明圈長期領先於世界,即便在工業革命之後一度落後的東亞社會,也能夠在短短的100多年之後,再次實現復興這和他們的人種優勢有很大的關係。

今天除了西方的少數發達國家以外,能夠躋身文明發展最前端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全都來自於東亞,比如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以及中國人後代為主的新加坡。

拉什頓的研究證明,「種族群體之間的差異不僅僅是文化上的,在某種程度上與生物學因素有關」,他揭穿了美國公民是「平等的」的假象,他說,那是我們在欺騙自己和反對自然的真實。承認種族的差異並不等於「種族主義」。種族主義(Racism)是一整套極端右翼的社會意識,主張人類分成不同、和互不附屬的「人種」,因此主張遺傳的肉體特質直接決定人性、智商、道德等等文化及行為的特性,並主張某些種族的人在本質上比其他種族的人優越。

拉什頓拒絕相信種族優越感,有一次一個黑人女學生在校園裡堵住他,責問他你不是說我們黑人什麼都不行嗎?那你看我呢?拉什頓並沒有生氣,他向她解釋道「我們必須意識到所有族群中的每一個都是完美地、完美地適應了他們自己的祖先環境」,「我講的差異是平均現象」。

拉什頓的種族差異理論和研究成果觸犯了美國「白人優越」的天條,無論是「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左右兩翼均以「種族主義」為名反對和霸凌拉什頓,他雖是終身教授但學校當局竟違法限制他上課,他所在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其總檢察長伊恩斯科特竟然宣佈拉什頓「雖未犯罪,但理論瘋狂」公開威脅他的人身安全。更為不可理解的是在他逝世8年後的2020年心理學重要刊物《Psychological Reports》對他1990年和1991年的兩篇有關大腦容量的論文撤稿,理由是「不道德、有科學缺陷及基於種族主義思想」。

然而正派學者的評價完全相反,如哈佛生物學家威爾遜 E. O. Wilson。威爾遜說「拉什頓是一個誠實的研究人員,他的基本推理是堅實的,在邏輯上是合理的」。威爾遜特別提到「在這個國家(美國)的激烈局勢中當涉及種族差異時需要製定特殊的保障措施和公約」。

1990年戈德溫(Mike Godwin)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網路上庸長無聊的對話可以戛然而止,只要在對話中扯到希特勒。例如甲說:「張三的執政改善了經濟狀況,所以張三是個好內閣長官」,當乙想用更多的理由反對甲的見解,如果丙突然說「改善經濟算什麼,希特勒也改善經濟呀!」,全部對話戛然而止,戈德溫說這是反納粹類比規則,現在更多的人稱此現象為「戈德溫法則 Godwin’s Law」。

在日常生活中種族話題斗然而來,如果在美國談到拉什頓,那麼類戈德溫法則的現象必然出現,即一切談話戛然而止,此可謂「拉什頓種族禁忌法則」。不幸的拉什頓在飽受委屈中因癌症辭世,許多忠於學術真誠的美國心理學家稱讚拉什頓為伽利略式的人物,為了真理不惜與一切惡勢力鬥爭。

台灣雖然沒有拉什頓種族禁忌現象,但為了政治正確卻出現許多「輿論暴力」(Violence of public opinion),這個概念比實質暴力更有威脅。所謂輿論暴力有三個因素:某個看不見的主體、另一個受影響的客體和一個動作,暴力的承載工具是操作政治正確的御用媒體和網軍的「認知」,客體是他者,動作是作為認知口號的短語,諸如「愛台灣」,「抗中親美」等等。

為了紀念拉什頓的伽利略精神,我們衷心希望在一個乾淨的思考空間,沒有任何禁忌的空間,重新檢討「中國」和「中國人」的族群優勢和競爭策略,反對美國至上和白人優勢的輿論暴力。

*作者陶在樸、李華夏、承立平三人均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前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