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理觀點:我對108課綱的看法及建議,兼論兩岸教科書的異同(一)─國文部份

2022-02-14 07:00

? 人氣

作者以數家高中及國中國文教科書為例,探討108課綱是否「去中國化」。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作者以數家高中及國中國文教科書為例,探討108課綱是否「去中國化」。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我有很多朋友和我一樣,都認為台灣越來越好,卻不得不承認內部仍存在某種認知上的歧異,令人擔憂又令人不解。究其原因,不勝枚舉,但我個人以為歸根結底只是在於是否認同台灣,以及是否認同中國,這兩個既分立而又相關的議題。108課綱問題是其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爭論,而主要是針對歷史、國文課綱的修訂規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課綱問題是馬蜂窩?

對於108課綱有疑慮的人大多認為問題在於「去中國化」。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例子之一,是某大報及其新聞網同時刊登一位工商界知名人士的投書文章,標題是〈執政者無權簒改歷史〉,其中說,「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離年輕一代,已十分遥遠了。」、「新課綱出來了,完全去中。……」,又說「甚至連國文也大幅刪除古詩詞和文言文」。

另外,有某網路名人在和女兒及她的同學們說話時,發現這些國中生竟不知道誰是孫中山,因而感嘆,說:「去中國化的影響真的很大」。這番談話在網路上灌爆,有很多網民附和,但也有很多人發聲反對。

我業餘研究歷史,有一部份朋友因而問我的意見。但我承認自己對課綱所知不多,所以就慎重請教了幾位高中老師及大學教授,這才發現問題確實嚴重。有一位老師甚至對我說,課綱問題是一個「馬蜂窩」,這就更引起我的關注。但我不想說一些沒有根據的話,於是遵從某老師的建議,研究了教育部公布的相關課綱,也詳細閱讀了一些國、高中生目前正在讀的教科書。

課綱當然重要,因為那是問題的源頭,有意出版教科書的書商必須遵循教育部聘請的若干大學教授及高中老師組成的課綱小組制訂的規範及標準,才能獲得審定通過。以我所知,這是世界各國大多通行的辦法。不過對於國、高中學生及老師來說,教科書才是他們研讀及教學的實體材料。因而,本文的討論是以教科書為主,課綱為輔。

我不敢說我研究後得到的觀點一定對,只是希望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提供政府當局、教育界及社會人士參考,或能拋磚引玉。

我的評論將分為兩部分,本篇是第一部份,討論關於國文教科書的問題。我將另外再寫一篇,討論關於歷史教科書的問題。

108課綱高中國文教科書的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分析

高中的108課綱國文教科書只有5冊必修,給學生在高一上到高三上讀。因而,本文就討論這5冊。

在市面上4、5種版本的高中國文教科書中,我詳讀了其中的翰林版及龍騰版及三民版。以翰林版為例,5冊合計有54篇課文。我統計了一下,其中文言文24篇(散文、小說17篇,古詩詞曲賦7篇),佔44%;白話文30篇(散文、小說25篇,現代詩5篇),佔56%。此一比例符合高中108課綱建議文言文佔35-45%範圍。不過在每冊課本後面,另有「文化教材」,共有儒家經典5篇及諸子百家3篇。如果將這8篇加入,文言文共32篇,佔總數62篇的52%,反而多於白話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