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建立「台灣感念祠」有其必要

2022-02-04 06:40

? 人氣

作者建議,總統蔡英文政府應建立「台灣感念祠」,紀念對世界的自由民主或科學文化有很大貢獻的人物。(資料照,蔡親傑攝)

作者建議,總統蔡英文政府應建立「台灣感念祠」,紀念對世界的自由民主或科學文化有很大貢獻的人物。(資料照,蔡親傑攝)

日前蔡總統出席蔣經國文化園區落成紀念,肯定小蔣的反共保台,朝野各界有不同的評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之前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接受某媒體專訪提到,人生最後最想做的兩件事是蓋「血牆」及「台灣感念祠」;相較感念祠興建石沉大海,位在新北市新店的血牆卻已可「砌」。施明德說:「這幾年來,他推動此類理想的阻力,全部來自於民進黨的大小政客」,反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侯市長卻很支持蓋「血牆」,令人不解。

目前的忠烈祠都只是祭拜對日抗戰或國共內戰中為黨國犧牲的將士,只適合政府官員祭拜。台灣也有許多先烈先賢更值得大家紀念,如1895年抗日犧牲的客家人姜紹祖、霧社事件犧牲的莫那魯道、228事件犧牲的林茂生與陳澄波、白色恐怖犧牲的陳智雄與泰源五烈士、美麗島事件犧牲的陳文成、提倡言論自由而犧牲的鄭南榕、10元自助餐慈善婦人莊朱玉女,這些台灣義人不是更值得大家紀念嗎?

施明德說,台灣能有今天這種成就,是多少先人先賢投注青春、血淚、智慧所孕育灌溉。但走到今天,竟無台灣賢人可效法的蒼涼茫然。他說,確信台灣感念祠的創建將有助於台灣文化的落實、族群和諧與和平的促成,並提供未來子孫學習的榜樣,如建於18世紀的法國的Pantheon「萬神廟」,成為一個活歷史的展示地。

法國「萬神廟」裡面的賢人涵蓋對國家與世界文明有重大貢獻者,有文史哲與科學家,如伏爾泰、盧梭、居里夫人、雨果等人,不像我們目前的忠烈祠都是已故軍人。台灣的感念祠可以更平民化,裡面供奉的人,其行為足以為作為大家的典範。

而目前最佳地點是中正紀念堂,理應改作「台灣感念祠」,紀念這些為台灣的自由與民主而犧牲的先烈與先賢們才對。如今既然國民黨的「大咖」如朱某與侯某也都贊同,蔡政府何妨樂觀其成,全力促成?

施明德說,台灣感念祠連署者不分黨派及領域,包括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監察院長陳菊、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美麗島事件受刑人紀萬生、文化界人士黃春明與宗教界人士釋昭慧等名人。

施明德在獄中度過26年,受盡各種迫害。(新新聞資料照)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新新聞資料照)

施某還說,忠烈祠供奉的人物狹窄,但籌設的「台灣感念祠」,超越「黨國之忠」的框架,拒絕政府公權力介入評審,目的是促進族群融合。供奉於「台灣感念祠」的人物,不限只生於台灣,更不問其國籍、膚色與職業,有尊重多元性的價值。

總之,台灣感念祠理應是紀念一些對世界的自由民主或科學文化有很大的貢獻者,還有一些具有大愛的小人物,如法國的「萬神廟」那樣,這會比經國文化園區更有意義。不知蔡蘇政府還在猶豫什麼?

*作者為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