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從兩蔣父子的危急存亡之秋,看台灣何去何從?

2022-01-31 06:40

? 人氣

1955前後,宋美齡與蔣介石、蔣經國父子。(Getty/Hulton Archive)

1955前後,宋美齡與蔣介石、蔣經國父子。(Getty/Hulton Archive)

蔣經國的《危急存亡之秋》記的就是民國38年(1949) 那一年,蔣氏父子在中華民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做出的折衝、協調與部署,過程是痛苦與羞辱、不安,但是「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悽愴悲情浮在紙上。對現代的年輕世代來說,可能根本無感。然而,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當時有父兄在前線和解放軍作戰拚搏生死,前途充滿著風雨飄搖的感覺,那時的同島一命根本不用宣傳!(註:《危急存亡之秋》是蔣經國在大陸時期最後一年的日記,國防部曾印行出版,後收入蔣經國全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敗退台灣,最黑暗悲慘的時刻

在此之前,蔣經國奉老蔣之命,在上海「打老虎」(1948年8月至11月),督導實行財政經濟改革、抑制日趨嚴重的通貨膨脹的活動。期間,小蔣立下「只打老虎、不拍蒼蠅」的壯志,雷厲風行逮捕了60多人,到了 10月,「打虎」打到了涉及孔令侃之揚子公司,卻受阻(來自蔣宋的壓力,蔣宋也因此飽受抨擊),而經濟管制也在11月1日宣告失敗,小蔣離開上海。這場經管失敗也注定了老蔣的國民政府陷入空前危機,國共內戰氣勢上,開始有人投向中共,最後造成國府的播遷來台。小蔣日後主政時,對於政風與經管要求非常嚴厲,就是在上海打老虎經驗帶給他的深痛教訓。

從《危急存亡之秋》來看蔣中正在民國38年國家局勢動盪飄搖最不確定的時刻,在他63歲生日當天,他寫了「六三自箴」:「虛度六三,受恥招敗,毋惱毋怒,莫矜莫慢。不愧不怍,自足自反,小子何幸,獨蒙神愛。惟危惟艱,自警自覺,復興中華,再造民國。」來自勉。對蔣氏父子來說,1949這一年可以說是,「平生所未有最黑暗,最悲傪的一年」。

但對現今國民黨來說(四大公投、中二區立委補選,萬華中正區罷昶連連失利,2022年更面臨地方縣市首長保衛戰的強大壓力),那已經是過去式,是歷史,不值得再提起了。真的是這樣就好了。因為對蔣氏父子來說,丟掉大陸是奇恥大辱,可是更重要的使命是要「復興中華,再造民國」,就是這個中心理念支撐起中華民國在台灣一直到今天還能屹立。然而現今的國民黨在民調中直直落,士氣低迷、像是看不到前景,……可以說根本沒有奮戰的核心思想與目標。

民國38年1月21日老蔣總統宣布引退,李宗仁任代總統。老蔣在22日的日記上檢討革命失敗的原因時指出,「乃在於新制度未能成熟與確立,而舊制度已放棄崩潰。在此新舊交接緊要危急之一刻,而所恃以建國救民之基本條件,完全失去,無異失去靈魂,焉得不為之失敗。」

1949年,國軍在吳淞上船撤往台灣。(維基百科)
敗退台灣,是蔣氏父子最黑暗的時刻。圖為1949年,國軍在吳淞上船撤往台灣。(維基百科)

找不到改革方向的國民黨,難以擺脫一敗再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