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守苕觀點:實證醫學數據戳破劑量決定毒性的謊言—後公投時代萊肉毒性的再確認

2022-01-28 06:40

? 人氣

公投雖然結束,但含萊劑肉品的安全問題仍需讓民眾了解(資料照,AP)

公投雖然結束,但含萊劑肉品的安全問題仍需讓民眾了解(資料照,AP)

萊豬萊牛是否開放,是一個政治議題,萊豬萊牛是否安全,是一個科學問題。公投既然已經結束,為何筆者還要狗吠火車,針對萊肉安全問題大聲疾呼?原因有二 : 第一,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約有280萬人(盛行率11.9%),這些人的腎臟排除萊劑的能力較差,健康人的CODEX萊劑可接受劑量「每天60微克」不能適用於他們身上,但是我們沒有看到政府提醒這280萬吃萊肉的高危險族群需小心注意,我們也沒有看到政府落實萊肉清楚標示的查核,我們看到的是吃萊肉的脆弱族群遭到遺棄,消費者基本的食安資訊也沒有受到保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二,真相被扭曲,謊言滿天飛。例一,旅居美西擁護萊豬的L教授說「萊劑食安問題是被捏造出來的」。筆者對此不禁要反問,歐盟反對萊劑的52頁科學報告書難道是歐盟科學家集體捏造出來的嗎例二,台灣的擁護萊豬L醫師宣稱民間反萊豬聯盟醫師說的都是謊言,萊劑增加牛隻、線蟲、果蠅死亡率的研究論文全都不可信。筆者對此不禁也要反問,諾貝爾獎曾經3次頒給以線蟲為對象、5次頒給以果蠅為對象的科學研究,難倒諾貝爾獎的模式生物(指線蟲、果蠅)研究都是不可信的嗎筆者猜測L醫師可能不知道模式生物在現代生命科學中所佔據的聖杯地位(上述研究之詳細內容請看本人2021年11月1日風傳媒投書)。

有鑒於真相被扭曲,謊言滿天飛,筆者不得不於後公投時代再次振筆疾書,以實證醫學證據捍衛真相。人民有權利知道真相,唯有知道真相才能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的選擇,選擇吃或不吃萊豬萊牛肉。

筆者先前一再強調,萊克多巴胺就是一種乙型受體素,乙型受體素是臨床用藥,使用須遵從兩大鐵則 :

<鐵則一> 乙型受體素是急救用藥,只可以短期用來救命。

<鐵則二> 乙型受體素不可以長期使用,因為長期攝入(口服、注射、吸入)乙型受體素增加死亡率。

為回應擁護萊豬人士的「劑量決定毒性,殘留萊劑因為劑量低,所以安全」之謬論,筆者在揭露以下的實證醫學數據之後,特此將鐵則二延伸為『長期使用 「微量」 乙型受體素增加死亡率』。

筆者現在就依照此二鐵則來戳破某護萊豬L醫師的謊言。L醫師在2021年12月初投書媒體,並在隨後的萊豬公投辯論會中宣稱:萊克多巴胺就是支氣管擴張劑,氣喘病人吸一口支氣管擴張劑的劑量=吞1噸萊牛或萊豬肉的萊劑量。筆者對此的評論如下: 雖然萊克多巴胺和現行的支氣管擴張劑分子結構稍有不同(見附圖,萊克多巴胺是沒有通過上市標準的人類氣喘候選藥物,備勞喘是目前常見的氣喘藥物),生物等效性也未知,但性質相去不遠,L醫師將兩者相提並論也算差強人意,L醫師的敘述也符合上述的鐵則一。

然而,L醫師在該投書中進一步宣稱:支氣管擴張劑吸一口的劑量 (10000微克/天)(筆者註釋:通常是特布他林或泛得林溶液霧化成5000微克吸2次/天)是CODEX萊肉可接受劑量(60微克/天)的xxx倍,支氣管擴張劑如此大的劑量病人吸了都沒怎樣,萊豬吃了當然也不會有問題(筆者提醒:此部分乃錯誤的推論)。

附圖
附圖

故事說到這邊,大部分人都看不出來最大的問題在哪裡?原來,這位L醫師故意拿急救時使用的大劑量10000微克去和萊劑的每日可接受劑量60微克互相比較。事實上,只有在一般日常用的微劑量(100微克)控制不住、氣喘大發作的時候,臨床醫師才會給病人投予急救的超大劑量10000微克。這種超大劑量只有在急救的時候使用,病人不會每天都吸10000微克(沒有人會天天接受急救、天天接受插管電擊),如果隔天又再度因為氣喘大發作回到急診室,通常就會收住院治療。這種超大劑量僅用於緊急狀況下搶時間要將病人閉鎖的支氣管打開,讓氧氣能夠進入肺泡,目的在拯救性命,當下也會同時注射類固醇及抗組織胺等抗發炎藥物。等病人撐過了緊急狀況,急救時短期使用的大劑量就會轉換成一般時期使用的微劑量 (微劑量是指病人視需要由定量噴霧劑吸入100~200微克/天,最高不超過800微克/天)。

過去30多年,醫界一直都用這種微劑量(每次噴出100微克的定量噴霧劑,商品名為「備勞喘」、「泛得林」,每天最多吸8次)去控制氣管慢性發炎的病人不要轉變為情況嚴重、危及性命的氣喘大發作(例如著名歌后鄧麗君就是嚴重氣喘發作死亡,年僅42歲)。但是多年來不斷出現的證據顯示,即使是微劑量,在慢性、長期的使用情況下,慢性氣喘病人的死亡率竟然不減反而增高了,而且死亡率和劑量成正比!這個事實就是筆者講的鐵則二 (長期使用乙型受體素增加死亡率),同時也是L醫師隱藏的事實,L醫師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忽略了『長期、慢性』暴露的危害。

正是因為長期慢性的使用微劑量支氣管擴張劑增加死亡率,全球氣喘創議組織 GINA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於2019年氣喘診療指引中作出了30年來的最大變革:因為安全顧慮,不建議長期單獨使用SABA(SABA=短效乙型受體素支氣管擴張劑)。緊接著在2020年、2021年,分別由瑞典、台灣的醫師發表的36.5萬、21.8萬人,分別追蹤9年、5年的兩個大規模長期追蹤研究顯示:即使每天只吸入100~200微克的支氣管擴張劑,一旦累積總量超過40000微克/年(2小罐定量噴霧劑),死亡率即明顯增加!而揭露此一事實的兩篇論文,目前已經是紅透半邊天 (Overuse of short-acting β2-agonists in asthma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exacerbation and mortality: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of the global SABINA programme及The prevalence and outcome of short-acting β2-agonists overuse in asthma patients in Taiwan),而這兩篇論文的實證醫學數據正好提供了延伸版鐵則二(長期攝入「微量」乙型受體素增加死亡率)的鐵證!

故事到此,你還會認為每天攝入60微克的萊克多巴胺很安全嗎?你還會認為『劑量決定毒性,因為劑量低,所以萊豬肉是安全的』的論述是對的嗎?擁護萊豬的專家學者們常常搬出16世紀毒理學之父Paracelsus的傳世名言—「Only 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然後告訴大家「不管是什麼化學物質,只要劑量夠大,就是毒,只要劑量夠小,就不是毒」。看了上面的實例,你應該知道,即使是每天僅吸入100~200微克,只要是長期、慢性曝露,其殺傷力要比一次吸入大劑量的10000微克還大!結論就是 : 忽略『暴露時間的長短』,只看劑量的大小,帶來的將是悲劇,瑞典和台灣的氣喘研究就是最好的證明。

至於口服的乙型受體素支氣管擴張劑則因為副作用太大所以病人根本無法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預期也是增加死亡率。求知慾望較強的人一定會想要知道,為什麼如此微量還能產生作用原來,萊克多巴胺是一種荷爾蒙,荷爾蒙能透過細胞分子生物學上的瀑布式逐級放大效應(cascade amplification)產生以億為倍數的放大效應,因此即使是非常微量的荷爾蒙也能夠 「激發」 巨大的生物效應(所以荷爾蒙又稱之為激素),而這也是為什麼歐盟國家堅持食用肉品中不應該存在任何一種人造荷爾蒙(堅持零容忍)的原因。只要是稍微具備科學知識的人都知道,環境中會導致慢性中毒的微量毒物比比皆是,上網google就可以得到這方面的資訊,例如黃麴毒素、重金屬中毒…其毒性皆是經年累月之後才會表現出來,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現在沒有萊劑急性中毒的案例,長期吃了也不會發生慢性中毒。

16世紀的毒理學之父不會知道激素是什麼,更不可能懂得21世紀的分子生物學原理,古老的教條早就已經無法解釋許多自然界的現象。綜上所述,筆者呼籲護萊豬人士勿再以「劑量決定毒性」這種錯誤的謬論來灌輸民眾錯誤的資訊,知識必須趕上時代,尤其是用來治療人類疾病的醫學知識。

結語

1.L醫師所說相當一噸重萊牛萊豬肉的劑量其實是急救時使用的超大劑量,這種劑量不會天天使用。而日常使用的支氣管擴張劑是微劑量,只有急救劑量的100分之1到50分之1。

2.即使是日常使用的微劑量,如果漫無節制長期的使用、超過了一定的累積劑量,將導致死亡率增高,其背後的病理生理學機轉已經被初步揭露(長期刺激支氣管上皮細胞膜上的乙型受體導致這些細胞大量分泌IL-6,IL-11,BDNF等促發炎細胞激素,進一步惡化支氣管發炎的嚴重程度)。

3.長期慢性暴露於微劑量下,其殺傷力可能比單次暴露大劑量還要可怕。

4.俄羅斯聯邦科學院以健康危險評估數學模式推估長期吃CODEX標準的萊肉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及相關死亡,該研究的曝露時間-效應曲線圖和線蟲、果蠅兩種模式生物的研究結果幾乎一模一樣,這3個研究均顯示自幼年期開始曝露10 ppb萊劑(10 ppb是官方宣稱的牛肉豬肉萊劑安全殘留量)之後,在生命週期的一半左右,線蟲、果蠅的死亡率和人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開始顯著增加。筆者強烈建議台灣不妨也做一樣的模擬推估,然後將結果提供民眾作為選擇吃或不吃萊肉的參考。

*作者為台大醫學博士/急診醫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