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瑞水過雲飛話今昔》鋒芒畢露─他們有見識有風骨,不是「老賊」

2022-02-01 06:20

? 人氣

第一天專訪了來台訪問的日本勝共聯盟(國際勝共連合)主席久保木修己。他是世盟邀來的客人,通知我們去採訪。當時《聯合報》派的是陳祖華兄,《聯合報》的大牌資深記者,差不多大我10歲以上。訪談之後我回去就寫了一篇邊欄,第二天在第二版刊出。世盟的新聞聯繫人唐子維先生故意刺激陳祖華說:「祖華,你看看,人家剛剛上路就寫了一篇大文章,以後你們可要小心了!」上崗第一天,就讓人眼睛一亮。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表現亮眼,名字頻頻見報

當時記者寫新聞通常就是「本報訊」,沒有記者名字;但是寫邊欄或方塊,就可以署名。我通常在不署名的新聞稿發完後,總有一些分析或觀察性的材料,經採訪主任認為有價值,就可寫成邊欄,便會以「本報記者周天瑞特稿」或「本報記者周天瑞專訪」的方式登出來。結果,我三天兩頭(甚至往往連續幾天)就會有一篇邊欄見報,產量高得令人傻眼,這對於記者打開知名度很有幫助。沒有多久,交通記者離職,報社便將交通線交給我。11月開始跑新聞,12月就接下交通線。交通部是重點部會,涉及很多相關的機構,同時還兼跑木柵的考試院,以及繼續接觸國大。

我不是一個只會把人家的新聞資料拿來抄抄寫寫,發「本報訊」的人,我也不是一個為出風頭愛寫專欄的人。我能很快受人注意的原因是,跑新聞非常勤奮迅速,很有衝勁,相當具有敏銳度,會自己找題目,能在採訪中看到特別的角度,並且有很好的表達力。

1972年2月20日至3月25日召開國民大會,是6年1次的重頭戲,報社可以派2名文字記者採訪。原來跑國會線的記者是當然人選,另一個人選是誰便很受矚目,對這種重要露出的採訪機會,每個政治新聞組的記者都會有所期待。這一回大家早已經看出了苗頭,除我之外應不作第二人想。答案揭曉,果然由周天瑞入選。

20220121-活躍於國大採訪之餘,偷閒在議場(陽明山中山樓)外與國大會務主管(抱歉,名字不記得了,哪位能告訴我? )合影留念。(作者提供)
活躍於國大採訪之餘,偷閒在議場(陽明山中山樓)外與國大會務主管(抱歉,名字不記得了,哪位能告訴我? )合影留念。(作者提供)

經營國大有成,接下國會新聞重任

國民大會開會期間,主跑的郭人傑兄負責「新聞索隱」方塊,側重從議題看國大。我負責寫「國大側記」,那種一則一則集起來的邊欄,如果寫得不好,很容易流於亂七八糟的花絮。我不想變成這樣,就從探討國民大會的歷史開始,講他們以前的故事,進一步探討一些現象,這是很多人原先不知道的。藉著一篇篇的國大側記,我把似乎不是很主要的議題處理得很熱鬧,很有可讀性。慢慢到進入正式議程的時候,我還從議題上去側寫他們開會前前後後、裡裡外外的情況,以及學者專家的反應。包括從議題討論當中看出什麼微妙,從中做些比較深入的觀察。比主跑的內容還豐富。

因為我在國民大會開會前後跑得很勤,跟國大代表有了頻繁接觸,又加以做足功課,國大代表各種派系、小團體上上下下那麼多人,我都熟得不得了,他們看我就是個有出息的年輕人,很喜歡和我來往,因此交了不少「老」朋友。我的外公就是國大代表,但是我從沒找他問過一個消息。他看了我寫的東西,經常鼓勵我:「瀋陽呀,你怎麼知道那麼多事情啊?」(我在瀋陽出生,長輩都喚我瀋陽)我的表現讓他覺得很有面子。我從不向他問東問西,一來不要讓他為難,二來走內線不是真本事,三來我廣布的消息來源告訴我的材料還寫不完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