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納粹化、去共產主義化……德國轉型正義經驗台灣可用?學者:兩國情況大相徑庭

2018-03-17 11:00

? 人氣

薩布羅夫教授稱,以他的德國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他無法告訴台灣人該怎麼做,他只能在一旁觀察台灣在轉型正義的道路上如何發展出自己的模式。薩布羅夫教授特別提到,在轉型正義的路途上,台灣也面臨不同於德國的壓力,因為中國正在旁邊虎視眈眈的望著台灣,想將其勢力一路推展到太平洋岸。他認為,台灣的政治人物應該深思,到底什麼是重要的?一個透過自我省思的徹底清洗?還是各方凝聚在一起,手牽手一起對抗一個更大的挑戰?薩布羅夫教授稱,在這議題上他無從置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轉型正義的必要性

轉型正義一般是指新型民主國家如何處理以前政府所留下種種侵犯人權、集體暴行或是其他形式的巨大社會創傷,然後去建構一個較為民主、正義與和平的社會。蔡英文總統在去年的世界人權日稱,希望轉型正義能變成台灣社會集體的運動,讓大家一起面對過去,走向共同的未來,從錯誤中學習,鞏固民主和人權的防線,確保歷史不再重演。

薩布羅夫教授稱,任何一個社會都不應允許忌諱的存在,也不該允許假裝沒事。歷史上的災難必須讓全體人民知道,只有創傷清理干淨後,大家才可以更好的面對未來。歷史遙遠的創傷,不一定有辦法透過司法程序來清洗整理,加害人也不一定會獲得司法的懲罰。就好比幾天前才過世的96歲的格呂寧(Oskar Gröning),他是前黨衛軍成員,以"奧斯維辛會計"為眾人所知,最終還是沒有服刑。薩布羅夫教授指出,有人可能因格呂寧年老體衰,不忍心將他送上法庭。但是格呂寧的受審是基於道德的理由,而且具教育民眾的意義,是應該的。更重要的是,人民有知的權利和自由。所以蛻變成為民主政黨的國民黨更有義務,去維護別人知的權利,讓大家去了解真相,允許大家去了解真相。

中正紀念堂何去何從?

不只是蔣中正的陵寢該如何處置,引發討論。特別是紀念蔣的"中正紀念堂",就位於台北的精華區,是存是廢,各方意見僵持不下,並多次引發衝突。有人建議將立法院搬到此處,讓威權的象征轉換為民主殿堂;也有人主張將此地改為菜市場,讓蔣中正的銅像旁有代表"庶民文化"的菜市場,加速社會解構、心靈除魅,告別威權。薩布羅夫教授稱,菜市場的提議太魯莽。他建議不要拆除這樣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築,而是將他改變成為可以憑吊歷史又可以對這段歷史作出批判的地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