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養的小孩都送這!日本「嬰兒信箱」挨批「合法棄養」 6歲男孩10年後一句話卻震撼所有人

2021-12-23 09:00

? 人氣

劉淑瓊回顧,單就2015­-2016年數據,重大兒虐案件9成發生在6歲以下孩子、8成1是3歲以下嬰幼兒、近4成則是1歲以下──當一個孩子尚未進入幼教體系而是待在家裡,受虐就更不容易被外界看到、直到悲劇發生以前,更不用說還有各種孩子重傷送急診、卻被覺得只是「意外」的黑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mrhayata@flickr)
當一個孩子尚未進入幼教體系而是待在家裡,受虐就更不容易被外界看到、直到悲劇發生以前(示意圖/mrhayata@flickr)

至於兒少受虐的施虐者,25歲以前生育第一胎者高達7成1。劉淑瓊強調,所謂「小爸小媽」不一定就是會虐待孩子的,如果小爸小媽得到很好的後援,確實有可能一邊完成學業一邊追求想要的未來也能顧好孩子,但如果沒有家庭支持,一個小生命的出生就會成為極沉重的負擔,再怎麼愛孩子也難以避免情緒失控、進而施暴的瞬間。

台灣平均結婚年齡男34、女31歲,初胎則為男32、女30,以數據來看,台灣在20多歲就生孩子的爸媽確實有點太年輕,再細看20歲上下就生孩子的媽媽狀況,就更是響起警鈴──這些小媽媽之中有人是童年受虐、急於逃離原生家庭、極為渴求被愛,更多是與原生家庭疏遠、懷孕也不敢跟家人開口求支援,「他們覺得自己沒一件事讓爸媽滿意,知道自己懷孕第一時間一定是不想跟爸媽講,可能就上網問哪裡可以『夾娃娃』(人工流產)……」

所謂「孤立生產」狀況不分台灣與日本,在台灣未婚懷孕的母親也有一定比例經歷這些處境。劉淑瓊推測,那心理大概就「不知道怎麼辦、獨自背負秘密、每天都催眠自己我沒懷孕、看到肚子大起來也說服自己等生了再說」,一般準備好的母親會定時去做產檢與待產、沒準備好的母親卻不敢,「有些在廁所生小孩,不是媽媽刻意選的,是孩子就突然來了……」而當一個孩子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新生命,包塑膠袋丟垃圾桶、壓洗手台淹死,就成了可能的選擇。

「我不相信有任何一個母親想把孩子弄死,但日子走著走著,可能就開始對孩子做不該做的…」

當一個母親沒有後援、以未婚生子為恥、無法向人求助,就算孩子剛出生時沒有被壓進洗手台溺死,往後人生也是茫茫而未知。當一個年輕女孩懷孕,劉淑瓊說,雖然台灣「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社家署)有提供各種求助管道、在google輸入「未成年懷孕」搜尋就可連到相關資訊,問題是,一個孩子懷孕了會用什麼詞來搜尋網路資料?大半是簡單的「18歲 懷孕 怎麼辦」,搜尋結果會把當事人帶去Dcard、爆料公社等網路論壇,「我們社會提供的資源,跟他尋找資源的路徑,是錯開的……」

即便台灣與日本都一樣有產前健康檢查、經濟有困難者也可以使用公家的產檢補助,放眼台日,未規律產檢、在小診所甚至自家生下孩子的年輕媽媽們依然不少──就台灣少女的困境,劉淑瓊說,這些少女往往無法對爸媽開口、去婦產科就診第一問題是「能不能流掉」,若孩子未滿20、護理師礙於法規需成年人同意往往只能回個「不行喔」,當事人便可能就此消失不聯絡。

本篇文章共 5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33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