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登山專文:衣冠南渡,見夕陽於故國─陳定山的多重身影

2021-12-23 05:50

? 人氣

陳定山。(新銳文創提供)
陳定山。(新銳文創提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書畫必須講究筆、墨、紙、硯,定公也談到如果沒有一支好筆,正如名將之無良騎,怎能使他畫出好畫呢?無好筆,縱有好紙亦是枉然。而在畫畫時「墨分五色」是極端講究的,他說民國以來,用青麟髓(道洗墨),其次用乾嘉御墨。到了臺灣,官禮御墨,也變了稀世之珍。斷墨一丸,輒數百金,畫家惜費,又不得不求之東京。他又說:「張大千早年學石濤、老蓮,幾可亂真。抗戰時,潛踪敦煌石室中,勝利還滬,畫風為之一變。我埋怨他『為什麼去向牆壁學?』大千笑說:『好墨好紙都用完了,只好刷了。』由於找不到好墨好紙,而去向畫壁討生活,這是大千的聰明,也可以說他是玩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文心雕龍》說:「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定公可說是做到了,因此他對於前人作品的評論可說是精準的,甚至可以看出其作品脫胎於何人,出自於何派。當然這也歸功於他對於整個繪畫史的鑽研,他的〈中國歷代畫派概論〉長文是擲地有聲的重要論著。同樣地他的〈讀松泉老人《墨緣彙觀》贅錄〉一文,幾乎把故宮典藏和私家收藏的名帖都看遍了,才能寫出這樣精彩的文章,他說:「或睹於故宮,或覯之藏家,無不精誠赫弈,千載如新。有宋兩代名臣真跡,幾盡萃於此,雖有二三僉壬,亦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矣。令人過目不忘,洵有以也。」

陳定山早在一九二0年即活躍於滬上美術界,籌辦美展活動、主編。而一九三五年故宮博物院要挑選文物參加英國舉辦的「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他被聘為負責書畫部十一位審查委員之一,可見也是借重他在書畫的鑑賞能力。據學者熊宜敬說:「1947年9月15日至28日在上海市南昌路法文協會展出『中國近百年畫展』。配合這項展覽,上海美術館籌備出版了《中國近百年名畫集》和《近百年畫展識錄》,由陳定山、徐邦達、王季遷等執筆,其中《近百年畫展識錄》,詳載了每件展出作品的形式、尺寸、款識、鈐印和收藏經過,並附畫家傳略,全書數萬言,是1911年民國肇建後,第一本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的畫展圖錄。」我因此又特別找到他早期的三篇畫論,讀者可比較其與來臺後的觀點有否異同。本書廣搜其有關藝苑散論,多達十數篇,均為他論及畫人畫事的不可多得之作。其中有畫史的源流、繪畫的理論、作畫的心得,更有畫家個人的傳記,例如〈民國以來畫人感逝錄〉長文,他就窮三年之力,四易其稿(本書採用他的四稿)方始完成。至於〈樹石譜〉更是畫國畫的基礎理論,得其竅門,即刻進階。最後定公對於作畫的結論是:「多求古蹟名本,或多讀書習字,或出觀名山大川,覺胸次勃然,若有所蓄,鬱鬱欲發,乃藉筆寫之。故畫者,只是寫自己一片胸襟耳。」堪稱至理名言,不二法門。

定公少多才藝,得名甚早。壯歲久寓滬濱,馳騁於文壇藝苑,輕財任俠。渡海來臺,除短期都講上庠外,勤於寫作,著述等身。然原本出於鐘鳴鼎食之家,突遭國變,衣冠南渡,能不無感!於是他發之於吟詠,有《十年詩卷》、《定山詞》之作,人間何世,無限江山;聽流水於隴頭,見夕陽於故國。但定公一生原不只是詩人、詞人、小說家、書畫家,因此茲書之編就,就是要讓讀者瞭解他多才多藝的各個層面,也為後人研究提供更多的材料也。

*作者蔡登山為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本文選自《陳定山文存》(新銳文創)

《陳定山文存》書封。(新銳文創)
《陳定山文存》書封。(新銳文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