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民黨誰該為公投失利負責?

2021-12-19 06:00

? 人氣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8日針對公投結果發表談話。(顏麟宇攝)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8日針對公投結果發表談話。(顏麟宇攝)

1218公投結果出爐,對於國民黨來說,顯然是一大失敗。朱立倫甫任黨主席就吞下此一敗仗,讓他本就不穩的領導基礎更加搖搖欲墜。四大公投從看好到膠著到最後的全盤皆墨,國民黨誰該為這場失利負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民黨中央錯估民進黨捍衛政權的決心

民進黨一開始就將1218公投定調成政權保衛戰,從蔡英文、蘇貞昌到各級民代全黨將士用命,將公投當成大選來拚。11月初國民黨中央還在辦理黨慶、搞同舟計畫的時候,民進黨已經在各地舉辦大型宣講活動。直到戰鬥藍在台中舉辦首場大型宣講活動後,黨中央才開始跟進。

當民進黨推出「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如此淺顯易懂的口號的時候,國民黨中央則是使用了一個很繞口、自己人都記不太住的「公投大家挺,台灣謝謝你」。更不用說國民黨最初連是否要四個同意都沒有決定,一下子四個同意,一下子又說國民黨只有提出兩案。說法反覆,讓支持者無所適從。

而在民進黨撒資源贊助黨籍民代掛看板、下廣告、出文宣的時候,國民黨中央幾乎沒給什麼資源。這就像是兩軍前線廝殺,後方主帥要前方將領自籌糧草一樣,讓站在第一線的頗有人力不從心之感。筆者多次聽到黨內同志怨嘆,「我們在街頭宣講怎麼連個足夠的文宣或公投小卡都沒有」。籌措資源,黨主席責無旁貸。

綜上所述,國民黨在拚公投,民進黨在拚選舉,國民黨中央完全錯估民進黨捍衛政權的決心。在整個公投過程當中,先是戰略設定錯誤錯失先機,再來沒有提供足夠資源,又無法整合黨內意見、匯集能量,結果造成令不出黨中央,黨主席無法帶領全黨全力作戰的窘況。

誰是戰犯?侯友宜絕對不是

公投結束,現在黨內有聲音將矛頭對準侯友宜,認為是他的表現導致公投四壞結局。筆者認為這樣的評論對侯友宜完全不公平。侯友宜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務實做事、少政治語言就是他的風格。他不斷強調做好市政工作,做好市長的角色,並不是到今年才突然改變態度。

20211218-新北市長侯友宜18日至公投投票所投票。(顏麟宇攝)
新北市開出三個同意。圖為新北市長侯友宜18日至公投投票所投票。(顏麟宇攝)

侯友宜對於四項公投,國民黨所提的兩案他從未不支持,另外兩案他則從未反對。針對核四議題,一個新北市長要求核安,要求中央處理核廢料,有什麼不對?難道這不是每一位新北市民都希望看到的嗎?侯以市長的身分提出最基本的問題為市民發聲,要將此視為反對核四,這樣的連結實在太過牽強。核四就算公投通過,也一定是要在安全無虞前提下才能進行運作。

如果國民黨支持者希望看到的是國民黨縣市長如同民進黨的一樣,不只公開表態還會辦理大型宣講造勢,那這應該是國民黨中央該盡卻沒盡到的責任。不能黨中央事前沒溝通、沒凝聚共識、沒有清楚的目標及賞罰制度,然後就將公投成敗責任推給某一位縣市首長。侯友宜雖然是全台最大縣市的市長,但他畢竟不是黨主席,也不具有黨職身分,國民黨對公投的選舉策略並不是由他訂定。要一個在黨內沒有決定權的人負上政治責任,完全沒有道理。

而回到政治現實,深藍、深綠堅定的投票立場,不會受到侯友宜影響。中間選民也不會因為侯的一句話而改變。如果侯的登高一呼可以扭轉戰局,那2020年新北市立委選舉,按照侯參選市長的得票,國民黨應該至少可以贏得9-10席立委。這代表了選民可以支持侯,但不見得會支持侯支持的人選,這也就可以合理推論這些人不見得會支持侯所支持的議題。所以那些認為侯高喊四個同意就四個公投都過關的論述,根本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謬論,完全忽略了現今多數選民獨立思考的能力。

今天國民黨力挺的四項公投不是同意票數大於不同票數但未達門檻的輸,是四項公投不同意票數都贏過同意票的輸。如果說國民黨誰該為這場公投失利負責,當然是朱立倫領導的黨中央要負全責。假設今天公投是四個同意過關,民進黨一定是蔡英文、蘇貞昌負責,絕對不可能是推給鄭文燦、陳其邁這些市長。黨內如果有人現在要將侯友宜打成戰犯,趁勢煽動深藍失望的不滿情緒「倒侯」,這無疑是不智的行為,更讓國民黨艱困的處境雪上加霜。

2024年才是改變的關鍵

1218公投失敗,並不是國民黨的末日。但如果有人要藉由失敗鬥爭侯友宜,這才會是國民黨悲劇的開始。侯會不會參選2024年總統,不知道,但從目前民調來看,他確實是國民黨最強的人選。民進黨執政以來眾多的錯誤政策,唯有在國民黨重返執政後才有可能修正。在黨內用扣帽子的方式毀掉高民調、高聲望的侯,那就是保送民進黨政府繼續執政而已。那就算贏得公投,又有何用?重返執政,絕對比公投的結果來得重要。2024年才是改變的關鍵,也是國民黨接下來要拚全力求勝的終極目標。

*作者為國民黨黨代表、里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