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2022世界經濟比想像的更難起色

2021-12-08 07:10

? 人氣

Omicron疫情、通貨膨脹、碳中和成本、保護主義導致的產業板塊位移,都是2022世界經濟的重要難題。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Omicron疫情、通貨膨脹、碳中和成本、保護主義導致的產業板塊位移,都是2022世界經濟的重要難題。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2022世界經濟前景將比半年前的任何推斷與想像,更繁複且更難有機遇起色;高度對外依存的台灣經濟社會,即將面臨的是一個未來2年都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且高度停滯膨脹性的全球經濟新格局,挑戰性之大,應該不是「唯選票政治至上」的蔡英文綠政府「僵屍經濟政略」所能有效應對化解的;「台灣危局」已經成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2年世界經濟的大風險與大挑戰

2022年世界經濟當頭迎來5大國際風險,及美國超級大印鈔的貨幣金融動盪、近月又突兀冒出新冠南非變異毒株Omicron的急驟加劇擴散傳染衝擊,將徹底逆轉2021上半年才漸見復甦起色的全球經濟格局,變成步步下行「停滯膨脹經濟」的未知格局,而且還大有可能遲滯宕延直到2023年底。

2021年11月,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來襲,南非首當其衝(AP)
2021年11月,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來襲,南非首當其衝(資料照,美聯社)

最近3、4個月裡,跨國智庫機構針對2022年世界經濟前景展望與預測,認為最具關鍵性影響的變數,不外都聚焦關注於5大世界級的結構性與系統性風險。

第一是,高通膨肇致全球性市場需求降縮風險。「貨幣政策性通膨」與「財務政策性通膨」所肇致的普世「市場流通超額貨幣過多」現象,所有經濟預測機構都普遍認為,其所引申的「鈔票越來越不值錢」問題,必致國際商品價格大漲,民生經濟生活費率飆高。物價上漲將不再止是局部現象,工商業產銷成本大漲升,國民購買力銳減,「通膨預期」尤其已然成形且已呈現「自我強化」的微觀特徵;尤其對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造成直接影響,也全面影響整個國際市場的外部需求。

全球性市場需求降縮風險,是造成2022年世界經濟復甦轉滯脹的重點關鍵。

對於高度對外經濟依存的台灣而言,全球性市場需求降縮風險的擴大化,尤其可能給予2022年台灣經濟持續成長與否的帶來極大挑戰。

供應鏈碎鏈化造成通貨膨脹的長時間固附性

第二是,產業經濟供應鏈碎鏈化重組風險。「川普自我保護主義」及新冠疫災變異對全球產業供應鏈帶來很大衝擊,造成主要先進國家為避免「產業空心化」,紛紛企圖把原有產業供應鏈環節由全球化回遷到本土化,其最大風險是「逆全球化」撕裂了既有已經高度全球化系統化的林林總總產業供應鏈予以斷鏈碎鏈化;其直接結果是,從能源供應鏈的汽油、天然氣、到煤炭,從輕重工業供應鏈的玩具、傢俱、到半導體晶片,從民生及工商業服務業的廚師、碼頭裝卸工人、專業工程師、到卡車司機,已在全世界格局中普遍出現供不應求的問題。

美國前總統川普(Dnald Trump)(AP)
美國前總統川普(Dnald Trump)在任期間訴求「美國優先」(American first),力拚企業遷廠回國。(資料照,美聯社)

當全世界的基本要素流動性受到廣泛抑制,而失去了市場自由開放特徵之後,「全球供應鏈緊張」勢必對世界性通貨膨脹,形成長時間固坿性,越發難以化解。

這一課題的嚴肅侷限性,當然會框限住2022年世界經濟的持續向上成長。

碳中和帶來世界經濟成長的新約束

第三是,低碳風險。目前先進經濟社會國家多數以第三產業為主,GDP占比多數在60%以上,對能源的依存度相對較低;因此出於政治考慮和其他經社壓力,都會想方設法要求減碳,而減碳成本則不成比例地壓在新興市場國家頭上。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是主要經濟國家明確宣佈碳中和目標之後第1次峰會,全球關注各國政府促進碳減排的政策措施和實現碳中和路徑。但在峰會之前2個月,英國重啟煤電廠,中國、印度增加煤炭生產,石油、天然氣、煤炭價格大幅上升,越來越多國家在2021冬天都已遇到缺電、缺氣問題。且這次峰會正式轉向採行「使用新能源的長期約束」。「高價格能源」短期內有利於化石能源投資者和生產者,且其價格越高、持續時間越長,越能促進新能源投資和能源使用的轉型,最終會降低化石能源的需求;這樣的預期反過來會限制當前對化石能源的投資,難以有效緩解短期的供給不足;反倒造成生產成本拉高型通貨膨脹,及能源供應鏈的結構型態新典範移轉,直接衝擊2022年世界經濟。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青年氣候運動者的抗議(AP)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進行時,青年氣候運動者抗議化石能源投資者的污染與介入。(資歷照,美聯社)

而在民間部門的工商產業企業經濟領域,生產營運的獲利率的銳減、歸零乃至於可能負值化,才真正是折斷國家經濟實力的大挑戰。

人口高齡化抑制全球生產供給與物流擴張

第四是,全球人口高齡化風險。新冠疫災以來全球實物經濟供給開始不再過剩,關鍵出在主要經濟體人口紅利大消退;主要經濟國家勞動年齡人口成長率放緩,甚至出現「勞動人口絕對減降」,使得全球勞動力市場呈現出勞動參與率下降、結構性短缺和摩擦性失業並存複雜格局,工資上升更與物價上漲形成正回饋螺旋,持續促進通貨膨脹向上行,勢將給予2022年世界經濟成長帶來嚴肅下行壓力。

新冠疫災衝擊已事實加速了勞動人口供給約束,在2021年先進經濟體的經濟復甦過程,勞動力短缺,乃至勞動力供需錯配突出,尤其見諸於交通運輸等技能要求比較低的職能就業領域。勞動力短缺背後的基本邏輯,就是人口高齡化加速,將給予2022年世界物流經濟發展,帶來莫大抑制壓力。

全球保護主義加大了能源價格波動及通貨膨脹長期化

第五是,全球保護主義風險。廿一世紀全球越來越盛行的保護主義、孤島主義和民粹主義,已為過去20年來國際數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相當廣泛不確定性,衍生的地緣政治動盪,則加大了能源價格波動性及通膨長期化的可能性。

進入廿一世紀20年代,全球形成三大製成品生產中心:中國、德國和美國,中國是最大的製成品出口國,對世界投資貿易中心國家,產生過度依賴的擔憂;原本全球產業供應鏈以效率導向分工結果,全球都享受規模經濟帶來成本下降,消費者福利提升。但2021年以來新冠疫災迭迭變異衝擊,疊加地緣政治對立,已然充分曝露全球產業供應鏈的極度脆弱性;這也就自然成為2022年世界經濟能否順利成長的重大阻滯變數。

中國工廠遇到招工難題。一些農民工擔心在城裡或工廠染上新冠病毒,其他年輕人則傾向於從事薪酬更高或強度較低的服務業工作。(美聯社)
疫情帶來的逆全球化,導致原有的成本控制與產業鏈被撕裂。示意圖,圖為中國工廠生產線。(資歷照,美聯社)

Omicron變異毒株加劇延宕世界經濟

2021年11月乍然冒出來的Omicron變異毒株,將會是衝擊2022年世界經濟持續成長與否的一項重要分水嶺新變數。

2021年10月以來全球疫情反彈,南非變異毒株Omicron加劇國際市場恐慌。尤其歐洲疫情大反彈影響,全球新增新冠病例再次爆發。2021年11月11日,南非博茲瓦納發現新冠變種毒株,隨後該毒株在南非的豪登省(Gauteng)迅速蔓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Omicron相比於先前的新冠病毒種類,擁有更相比於Delta病毒,Omicron擁有更強的傳染性。並且,暫時還無法確定原有疫苗以及新冠特效藥是否仍然對該病毒有效。鑒於Omicron的快速傳染性和不確定性,市場對未來的經濟預期擔憂上升。

Omicron疫災足可拖垮2022全球經濟

新變種病毒Omicron乍然出現,最有可能拖累的應該是全球服務業復甦節奏。主要的智庫報中顯示,2022年全世界需求的恢復主軸,將從實物商品轉向服務:從美國國民消費資料看,實物商品消費部門早已超額修復,但是服務產業消費,相較於2020疫災之前態勢,仍存在相當缺口,尤其餐飲住宿、交通、娛樂消費,缺口幅度仍有20%以上的差距。

儘管說,當前Omicron變種病毒尚未在先進經濟體社會出現大規模擴散格局,但Omicron新變種病毒的高傳染性,已經肇致若干國家政府提前收緊入境政策;倘若Omicron的傳播一時之間仍未能得到良好控制,則「全球重新開放的進程」,勢必持續倍受影響,則全世界服務業經濟的恢復可能性,就會大受拖累。

全球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21年11月初,非洲南部出現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變異株」。(AP)
全球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初非洲南部出現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變異株」恐將導致多國預警性緊縮。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最值得台灣經濟社會注視的是,新興市場與先進經濟的振興進程將因此放緩;由於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防疫水準,仍較先進經濟社會存在明顯差距,致使新興市場經濟體在面對Omicron衝擊下,將承受更大程度的經濟社會構面的顯著影響。也就是說,祇要Omicron變種病毒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引發新一波全球大疫災,則包括台灣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受影響程度更大,從而拖累2022年全球經濟。

全世界經濟展望會越看越退縮

在世人為奧密克戎Omicron變異毒株對全世界經濟復甦的影響感到擔憂之際,2021年12月1日富國俱樂部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OECD發布最新預測報告稱,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減為5.6%,較九月份發布預測值5.7%低了0.1百分點,而展望2022年將放緩兩成幅度,減為4.5%,2023年再放緩兩成幅度,降到3.2%。

全世界經濟復甦雖已取得進展,但進入第4季已顯然失去了景氣向上的勢頭,而且正造成全球經濟發展格局,變得越來越發不平衡。

儘管OECD稱,對全世界經濟復甦前景一年來一直堅持相對謹慎樂觀態度,原本九月份還以比較樂觀角度蠡看全球經濟未來經濟前景,但是,於今不得不對衛生領域、高通膨、供應鏈瓶頸和潛在的政策失誤,都予以前所未有的重大關切,尤其OECD認為,最主要風險是,源自於美國政府政策而來的通貨膨脹飆升情勢,料將會比原先預期持續更久、幅度也更大,以致民間部門經濟主體的家庭和企業,在可預見未來,必須容忍且必須習慣於民生經濟市場價格還會加速上漲的風險,幅度上也將越來越大,乃至會有更進一步持續挺升3年以上的極大可能性,如此一來不啻會激勵「工資上漲」及「為抵消成本上升而提高價格」的惡性循環,是則必將迫使世界主要中央銀行不得不比預期更早更大力度「縮緊貨幣政策」。

通貨膨脹率失控飆升的莫大危險

OECD報告預測,2021年美國經濟成長率最多5.6%,2022年成長銳減至3.7%,2023年將繼續滑落到祇成長2.4%水準;對於歐元區的預測也是並不太看好,初估2021年的歐元區成長率為5.2%,2022年略高於美國為4.3%,2023年為2.5%。

OECD強調,祇要「全球通貨膨脹情勢繼續高於預期」的基線風險沒有實現,則整體OECD會員國的通貨膨脹率,可能在接近5%左右就會觸及到歷史峰值,而持續到2023年,應該就會逐漸回落到3%左右,接近經濟常態的2%水準。

OECD預計,美國2022年消費者價格的平均漲幅為4.4%,高於2021年9月份上次發佈報告時預測的3.1%,美國2023年的通膨率為2.5%,將高於美國聯儲會設定的2%的目標;預計歐元區的通膨率將從1.8%升至2.7%。但是在發現Omicron變異毒株之後,新的通貨膨脹率預測,可能倍高於此一水準。

台灣的無論述與無積極作為措施之研議 令人駭異

OECD還強調,未來2年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在復甦方面,的確存在顯著差異:全球經濟新格局是,部分國家地區與產業經濟將可以更加迅速反彈,但是另外其他國家地區與產業經濟則有極大可能要面臨「被拋落在後端緩步成長」的風險,尤其是疫苗接種率低的較低所得國家,以及市場需求尚未完全恢復的「高接觸度密集型產業」的公司和雇員,將受到極大壓制,同時面對高工資卻高通膨挑戰。

2022年全世界經濟能否順利成長發展的阻障變數,其絕對的關鍵性極為凸出,今天絕大多數先進及中進國家的民間與政府領導階層,無不緊張盯住並據為制訂前瞻性國家經濟治理方針與戰略性對策的備擬依準;但在台灣,卻完全看不到任何緊急應變的論述或積極作為措施之研議思考,令人駭異,更令人驚心。

*作者為獨立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