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曾經是中國打破美蘇封鎖的突破口,如今在中美競爭、一帶一路計劃再次顯示重要意義

2021-11-28 17:00

? 人氣

中國學者將維護與非洲國家的關係形容為「推進中國形成全球交往格局的一個關鍵踏板或戰略支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2月4日,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首次對非洲十國進行了為期近兩個月的訪問。用周恩來自己的話說,這是「打破兩個超級大國在我們周圍築起的高牆,必須走出去」。

據中國後來解密的外交檔案,因為中國民航當年的運力不足,更缺乏國際飛行經驗,周恩來此次「走出去」租用的是荷蘭航空公司的飛機。

1971年,中國在加入聯合國的過程中,非洲國家投下了至關重要的三分之一支持票。

在中國經濟陷入停頓的「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外交仍然奉行「國際主義」,對非洲的援助「舉全國之力而為之」,在農業、工業、交通、體育、教育、衛生等多個方面大舉援助非洲,其中最著名的項目就是歷時近六年完成的坦贊鐵路。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宋微2019年撰文寫道:「中國對非援助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中國對外經濟交往最重要的內容。」

中國解密的外交檔案顯示,1973年中國財政對外援助支出達到57.98億,佔中國國家財政支出的7.2%。

1982年12月至1983年1月,時任中國總理趙紫陽出訪非洲十國,是自周恩來以來出訪非洲級別最高的中國領導人。他在訪問扎伊爾(現稱剛果民主共和國)時,中國宣佈勾銷了1973年借出的一億美元債務。

美國《紐約時報》在報道這一消息時曾評論說,周恩來當年訪問非洲時,「中國敦促非洲人起來革命,反對他所稱的西方殖民主義。與他相對照的是,趙先生的訪問強調中國與非洲經濟關係的發展。」

資源與市場

埃塞俄比亞的輕軌列車
EPA
由中國承建的埃塞俄比亞輕軌在2015年9月開通。非洲為中國技術和資金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自鄧小平1970年代末期主導中國經濟改革開放開始,中國逐步放棄了對非洲的無償援助,開始了與非洲的經貿往來。

在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過程中,非洲國家既有中國需要的資源,又有龐大的市場,為中國資本和技術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中國已連續12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的地位,但中國在非洲的直接投資為434億美元,只是非洲第四大投資國。根據聯合國的統計,非洲最大的直接投資國為荷蘭。

不過,中國是非洲最大的債權國。

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中國非洲研究中心(China Africa Research Initiative) 的最新估算,在2000至2019年間,中國金融機構與非洲共簽署了1141個債務協議,債務金額達1530億美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