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無反省亦無方略的柯遠芬,令人搖頭三嘆:《228消失的政黨》選摘(2)

2021-11-20 05:10

? 人氣

至於政府用人出現嚴重的省籍偏差,高階官員幾乎清一色由外省籍擔任,此時大家呼求:「人才登用的問題,趕緊設法,最好是以台治台。」而政府甫於一月十八日下令解散各人民團體,也希望當局瞭解:「命令人民團體解散,是不合時勢的辦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好不容易找到出口,所有意見傾巢而出。而會場外的市民大會,與會場內的討論,不能說沒有民眾協會運作的痕跡。或者說自日本統治時代以來,曾經引領民意、傳遞民眾心聲的「台灣民眾黨」,在向為政者爭取人民應有的權利時,與民眾是相當有默契的,亦知民氣可用。

今天的形式,這些政治工作者不是站在台前疾呼,也不是站在街頭演講,而是讓民意走在前面,反而像站在第二線扮演協助民意的角色,做為民意的橋梁。如蔣渭川所言:「協會因鑑及國以民為本,所以不得不介在政府與民意的中間為官民聯絡機關。」這雖是自白書的內容,但恐怕也是現實上必須在角色及表現形式上隱諱,因為此刻民眾協會尚未能取得合法立案的資格,尚處於「調查明確後再辦理」的階段,會不會仍如其他政治運動團體般被解散,尚有變數。

柯遠芬「處理」媒體

二月八日兩大報的社論,再加上二千多名群眾以「市民大會」的形式,來到李文範「傾聽民意」的會場外,再由張晴川主導與李文範座談的現場。民眾協會一連串的努力以及媒體助攻,自然引來陳儀政府相當壓力。二月九日晚間,警備司令部參謀長柯遠芬出面邀宴台灣仕紳,說是政府與人民需要多溝通,但其實夾帶的是柯遠芬急著想要處理媒體。因此除黃朝琴、陳炘、林熊徵及林呈祿受邀外,另有三大報的負責人《台灣新生報》社長李萬居、《民報》社長林茂生及《人民導報》社長宋斐如,都被「請」了過來。

(資料來源:〈講究抑平物價措施,柯遠芬談米荒即可解決〉,《民報》,1947年2月28日)(作者提供)
講究抑平物價措施,柯遠芬談米荒即可解決(資料照,1947年2月28號《民報》)

柯遠芬身段放軟,希望大家「和洽」建設台灣,表示政府可以與人民時常交換意見、密切聯繫。但事實上,如民眾協會所言,他們從來都是被檔在門外的,否則也不會有這場「狀告李文範」的行動了。

宴席中柯遠芬稱政府關心米荒,擬動用軍用糧食,將米七、八千噸,餅乾八百噸等,以平價賣出,供應人民所需。 這個作法某種程度採納了這一波民意施壓下的意見。宴席間柯遠芬雖擺足了誠意,但目的也很清楚,那就是隔日三大報《台灣新生報》、《民報》、《人民導報》都一起刊登了他的文章:〈從復員看現狀〉。

柯遠芬將目前台灣的貧困和不安,歸因於戰爭剛結束,乃是世界各國普遍的現象,且世界救濟總署警告,全世界今年都遭逢糧荒。所以就他所見,若能由復員來看現狀,米荒不過是個平凡的問題,只是大家不了解世界情勢罷了。

事實上,這篇文章看了只是讓人更加失望,柯遠芬以國際及中國情勢看台灣,認為這沒有什麼,雲淡風清的態度,對比因飢餓而自殺的人民,想必引起民眾更大憤怒。而他不解台灣素有東亞糧倉之譽,是產米、產糖之地,今天之所以缺米、缺糖,乃是政府失策使然。高傲的言論,既無反省,亦無施政方略,只是讓人搖頭三嘆!

20211111-二二八消失的政黨: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1945-1947)書封(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
《 二二八消失的政黨: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1945-1947)》書封(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

*作者為二二八文史研究專家。著有《激越與死滅 - 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光與灰燼─林連宗和他的時代》。本文選自作者新作《二二八消失的政黨: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1945-1947)》(台北市文化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