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雙重標準加上道德綁架?談公投的扣帽子貼標籤

2021-11-22 07:10

? 人氣

希拉蕊.柯林頓直言,不排除再度問鼎白宮,參選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AP)
「電郵門」讓美國民主黨的希拉蕊在大選中吃敗戰。(資料照,AP)

當然,最高明的無疑是「雙管齊下」,一方面如前所述,將某種政治不正確的行為與政敵掛勾,另一方面也將某種政治正確的行為與自己掛勾,然後在各種媒體的傳播渲染之下,在選民心中為自己塑造出先入為主的正面觀感或良好的刻板印象。附圖2左側是辣台派躍居台灣政壇主流的關鍵之一,而右側則是友中派(不是統派)的思考範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用粗俗的話來批判的話,這些扣帽子貼標籤等行為,都是把選民當成巴夫洛夫的狗(Pavlov’s dogs),因為都是藉由重覆多次的刺激,讓兩件原本無關的事情產生聯結,例如附圖2左側的「罵中共=愛台灣」和「不罵中共=不愛台灣」。但包括「三人成虎」、「謊話說多了就變成真的」等格言,其實已經證明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畢竟也是動物,可以相當程度的任意操弄那理應不容侵犯的心靈。

附圖2:品牌形象思考範例。(葉日武提供)
附圖2:品牌形象思考範例。(葉日武提供)

公投決策中的品牌形象

顯然,即使是萊豬這類攸關個人身體健康的議題,在民眾多屬選擇性閱聽,媒體多採選擇性報導,而且綠媒佔有絕對優勢之下,選民也不太可能獲得正確完整的資訊。於是,大部分民眾不可能深入瞭解四大公投的是是非非,實際投票時必定會根據政黨品牌形象來進行抉擇。何況,綠營還可能加大操作「反萊豬=反美」的力道,絕對足以大殺四方。

於是,綠營若能夠將之操作成「政黨對決」,就篤定穩居不敗之地,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也是因此而點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會這樣被牽著鼻子走,走進一個自己選擇而對手迎合的戰場嗎?」

雖然學界早已承認「理性思辨」堪稱是空中樓閣,但通常會主張至少要採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賽蒙(Herbert A. Simon)所言的「受限理性」,盡可能蒐集資訊並做出讓自己可以滿意的抉擇。然而,在台灣目前的政治氛圍和媒體生態下,選民除了採用品牌形象思考之外,還真的別無他法!

以我這個有閒的退休族為例,光是一個「共機擾台」事件,就讓我迷糊了好幾年,閱覽數百篇媒體報導與評論後仍不知其所以然,好不容易藉由谷歌大神的協助窺見曙光,又對國內那氣勢洶洶,無視「防空識別區」與「領空」兩者差異的,等同於「以上對下」的譴責聲浪大惑不解,於是衍生出好幾個無法驗證的揣測性解釋。

總之,正如同商管領域的「盲眼試喝」實驗發現,啤酒、可樂、薯條等商品的「品牌偏好」,其實與品質(含口味)無關,純屬品牌形象衍生的主觀印象,政黨的品牌偏好也逃不出這個人性的陷阱。而除非特定政黨的言行已經逾越「無差異區間」,自行否定其過去的關鍵性立場,否則選民就不致於被迫改用公共政策或黨員言行,來修改自己心中那個既有印象。

藍綠陣營在公投中各有其私心算計,也各有其應予譴責的表層現象,但是對其支持者而言,四大公投都沒有逾越「無差異區間」,因此最後結果基本上無異於重大選舉,主要取決於綠營能否喚起仇中和亡國感等負面情緒,正如同副總統賴清德所言的「這4項公投牽涉的是台灣的危機,大家一定要出來守護台灣」。

這是幸也是不幸,幸的是我們確實採用民主國家常見的「多數決」來決定公共事務,不幸的是這種多數決還是取決於情緒勒索而非理性思辨。

唯一可以期待的是,公投畢竟是「對事」而不是「對人」,比較不會衝動和護短,情緒勒索的效果理應低於選舉。公投結果將證實這種期待是否不切實際,而這也是「理性思辨的民主」可能存在的唯一曙光!

*作者為大學退休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