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召喚紀念碑─驕傲與悲傷等量存在:《25座二戰紀念碑教我們的事》選摘(1)

2021-10-08 05:10

? 人氣

當蘇聯公民初次站在山頂上,身後有祖國召喚的庇蔭,前景看似壯麗無垠。他們立足之處以西、方圓一千英里的範圍全部是蘇聯領土。向東行,即使跨越了九個時區都還在國境之內。就連天空都好像歸他們所有:第一位太空人來自俄羅斯,第一位女性太空人也是。當他們仰望祖國召喚這座巨像,會情不自禁地眺望其後方無邊無際的天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那時起,俄羅斯一直在蓋各種戰爭紀念碑。它們當中有許多都跟在伏爾加格勒的規模不相上下。比方說,一九七四年莫曼斯克(Murmansk)豎起一座高達四十二公尺的蘇聯士兵像,以茲緬懷一位在一九四一年七月在北極地區作戰殉國的軍人。一九八○年代初,當時仍隸屬於蘇聯的烏克蘭,於基輔(Kyiv)豎立了第二座祖國召喚雕像。(它跟馬馬耶夫崗的雕像一樣由烏切季奇設計。連同底座,它的高度超過一百公尺,或約略三百二十英尺。)接著,在一九八五年,為慶祝終戰四十週年,蘇聯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iga)豎起了一座七十九公尺高的勝利紀念碑。

所有這些雕像都是權力與信心的象徵。然而光陰流逝,自祖國召喚雕像於伏爾加格勒落成後,轉眼已過了一個世代,這時蘇聯的國力開始動搖。一九八○年代,波蘭與東德等「東方集團」國家開始擺脫蘇聯束縛,最終導致共產主義在這些國家完全崩盤。隨後,蘇聯本身也逐漸解體:首先是立陶宛於一九九○年三月獨立,緊接著波羅的海、東歐、高加索,和中亞等地的十三個國家相繼脫離。巨人就此土崩瓦解。最終,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蘇聯宣布解體。

在那段期間,許多俄國人感到絕望。一九九○年代末擔任美國國務卿的瑪德琳.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講過一個故事,說她曾遇到一名俄羅斯男子向她吐苦水:「從前我們是超級強國,而今天我們不過像個擁有飛彈的孟加拉。」幾十年來,對於像他這樣在整個世紀中吃盡苦頭的人來說,國家的偉大是唯一的慰藉。現在,這僅存的尊嚴也被剝奪了。

在如此氛圍下,俄國龐大的戰爭紀念碑開始看來不再是權力的象徵,意境上反倒貼近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一首著名十四行詩〈奧茲曼迪亞斯〉(Ozymandias)的情懷:昔日輝煌的遺物,注定要被時間的沙塵緩慢而無情地吞噬。不過,這段歷史並未讓俄國官方怯步,甚至剛好相反──俄羅斯始終沒有停止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榮耀。譬如,一九九五年,一座嶄新打造的「衛國戰爭中央博物館」(Museum of the Great Patriotic War)於莫斯科開幕。在博物館前方,有一座聳入雲霄的紀念碑甚至比馬馬耶夫崗頂的巨像還高──沒錯,這座新紀念碑高達一百四十一點五公尺,世上還真找不到比它更高的二戰紀念碑。而新的紀念碑仍舊蓋個不停。二○○七年四月,別爾哥羅德(Belgorod)、庫爾斯克(Kursk)、奧廖爾(Oryol)等三個城市被授予「軍事光榮城市」(Cities of Military Glory)的封號,各自豎起了嶄新的方尖紀念碑,以褒揚它們在戰爭中的卓越表現。隔年十月,又有五個城市獲得此一封號,分別豎起另外五座方尖紀念碑。短短五年內,俄羅斯全國共有四十多個城市以同樣形式獲得此殊榮,從維堡(Vyborg)到海參崴(Vladivostok),一座座嶄新的紀念碑拔地而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