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召喚紀念碑─驕傲與悲傷等量存在:《25座二戰紀念碑教我們的事》選摘(1)

2021-10-08 05:10

? 人氣

當你站在馬馬耶夫崗頂,籠罩於祖國召喚巨像的陰影下時,你可以感覺到這整段歷史的沉重。即便身為外國人,同樣會感覺到壓抑和窒息。對不少俄國人來說,這是個神聖的地方。這座山丘的俄語「Kurgan」意味古墳或墓塚,最初專屬於一名十四世紀的軍閥,然而經歷了歷史上規模最大戰爭中最浩大的一場戰役之後,它被賦予一種新的象徵意義。在這塊一九四二年的主戰場上,埋葬了不計其數的無名士兵及平民屍骨;甚至到了今天,當你走在山丘上,依然可能找到半埋在土中的金屬與人骨碎片。不論從抽象形象上、還是以寫實角度來看,祖國召喚巨像可說不折不扣地挺立在屍骨堆成的山陵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俄羅斯的這場戰事規模之大,是馬馬耶夫崗上的紀念碑如此宏偉的原因之一。但這並非唯一原因──實際上,這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雖說肌肉發達的英雄和哭泣母親的雕像都相當龐大,但唯有兀立於山崗頂上的那位女巨人才真正夠分量,足以主宰下方所有的雕像。要記得,這一切並不是要銘記那場戰爭,而是象徵「祖國」。這裡傳達的訊息很簡單:不管戰爭再慘烈,不管敵人多麼凶殘,「祖國」永遠屹立不搖。祖國召喚雕像的巨大身形,應當是為了對浴血苦戰的士兵及哭泣的母親提供慰藉,提醒大家儘管犧牲重大,但至少共同成就了強大與燦爛。這便是馬馬耶夫崗的真實意涵。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前蘇聯人民幾乎無以慰藉。他們不但仍處於戰亂損害所帶來的創傷之中,而且還面臨著不確定的未來。不像美國人,俄羅斯人沒能從戰爭中獲得經濟利益;相反地,戰爭暴力造成他們的經濟徹底崩潰。此外,俄羅斯人也未能贏得新的自由:儘管人們期待一九四五年後實行政治鬆綁,但史達林很快便重整旗鼓進行整肅。俄羅斯人戰後的日子相當嚴峻。

唯一讓俄羅斯人及其他前蘇聯人民感到安慰的事,或許就是他們的祖國最終證明自己確實是個偉大的國家。截至一九四五年,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USSR,簡稱蘇聯)擁有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陸軍。蘇聯不但控制幅員遼闊的歐亞大陸,還把波羅的海與黑海納入版圖。第二次世界大戰讓蘇聯恢復了固有疆土,並同時朝著西方與東方進一步拓展,這時蘇聯的勢力範圍已經深入歐洲的心臟地帶。二戰前,蘇聯國內動亂致使國力衰弱,充其量只是個次等強國。但二戰之後,蘇聯成了超級強國。

馬馬耶夫崗上的祖國召喚巨像便是設計來證明這件大事。巨像於一九六○年代建造,時值蘇聯國力達到巔峰。高聳的巨像旨在警告任何人不要斗膽進犯蘇聯,而它同時也是一個要蘇聯人安心的符號。巨像在此宣告它將永遠保衛子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