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能留下漂亮下台的身影並不容易

2021-09-01 05:30

? 人氣

美國撤軍阿富汗,但阿富汗政府卻迅速垮台,導致民眾十分恐慌、倉促逃離。(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撤軍阿富汗,但阿富汗政府卻迅速垮台,導致民眾十分恐慌、倉促逃離。(資料照,美聯社)

美軍在阿富汗進行了撤離行動, 本來只是將部隊從這個國家順利撤出的單純行動演變成大崩潰,手把手訓練了20年的前政府軍,好歹也應該能抵擋塔利班遊擊隊至少到美軍地全部安全撤離阿富汗為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想不到千方萬算就是沒算到美國人還沒有完全離開前,前政府軍在兩周內就已經兵敗如山到連政府都垮台了。 畢竟是花了近千億美元才在多年間訓練出的軍隊,相信對於政府軍在談笑間就能灰飛煙滅也始料未及,驚訝到整個過程會迅速至出乎意料外。

民眾恐慌擠在運輸機的畫面讓筆者聯想到了半世紀前,淪陷前直升機載運難民南越首都西貢大使館樓頂倉惶逃離的畫面,只不過這次更狼狽。

完美的撤退行動並非易事

對於很多人而言,勝利後的乘勝追擊遠較失敗後撤退能井然有序更有價值,畢竟勝利的榮耀更能吸引眼球,所以頌揚的也多是勝利者的運籌帷幄,但殊不知如何做好戰敗後的撤退更為不易,因為打順風仗易,吞連續敗難。

中外歷史都記載很多風光大捷後勝方的榮耀,但是紀載在敗軍之際還能把損失減到最少的戰例著實不多。

就戰場心理學而言,戰敗方多陷於慘重的傷亡、低沉的士氣、自信心的嚴重不足與裝備的損失,連原有建制可能都被打散的情況下,上下級間的聯繫必定因為通訊系統受到破壞而陷於混亂,這時再加上人類出於求生本能而有逃命要緊的心態,很容易形成拋下一切只為保命的悲觀氛圍。

試想在這樣高強度的心理壓力下,很多人都會驚慌失措,能夠進行有秩序而且組織的後退的確不易,所以許多的撤退都是以丟盔卸甲的混亂收場。

將近2000年前苻堅敗於淝水之戰,大家未必記得其戰敗的細節,但是可能都記取了草木皆兵這個譏笑敗逃時心裡崩潰的成語,當年立刀橫馬在淮河之濱的苻堅那時所想到的肯定是投鞭斷流的豪氣,而不會料到緊接而來的會是全面潰敗,號稱百萬的聯軍,敗逃時卻只剩十萬可見其損失之慘重。

筆者認為不能完全歸咎於苻堅的擘劃不密,因為在淝水大敗的恐懼心理下,敗軍遇事會出現疑神疑鬼的心情實屬正常,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只能想盡辦法逃出生天。

筆者就各舉出一個撤退史上失敗的與成功的範例,分享大家更了解要完成順利的撤退如何困難。

撤退的失敗案例—淞滬會戰後的大潰退

1937年起抗日戰爭爆發後,當時國民政府為了改變日軍利用華北平原一馬平川的地形特點以發揮其機動性優勢,所以在8月於上海地區主動發起淞滬會戰,利用長江流域溝渠縱橫,不適於機械化部隊運動的特性,揭敵之短揚己之長,成功將抗日的地理軸線依照我方移動性不足的弱點,變更為在長江流域由東而西,節節抵抗的戰略設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