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體育署擔得起體育與競技兩方面的重責大任嗎?

2021-09-06 05:50

? 人氣

郭婞淳在奧運勇奪舉重項目金牌,台灣的國家代表隊在本屆奧運取得歷屆最佳成績。(資料照,美聯社)

郭婞淳在奧運勇奪舉重項目金牌,台灣的國家代表隊在本屆奧運取得歷屆最佳成績。(資料照,美聯社)

在2021年7至8月舉行的2020東京奧林匹克賽會裡,「中華台北」隊表現出色,獲得獎牌數在世界上排名第34,於是引發全民對某些運動項目的愛好與興趣。在慶幸之餘,我們更應該好好檢討今後努力的方向及政府相關組織的執掌與功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我們需要釐清「運動」(physical exercise)、「體育」(physical education)與「體能競技」(athletic sports)三者的意義及其間的關係。三者都與體能活動(physical activities)有關,但是性質與重點迥異。查台灣師範大學自2001年起,體育學系就分出體育(後來是體育與運動科學)及運動競技兩個不同學系。

體委會改組體育署後的職責

然而2013年行政院組織再造,將原本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的功能,降編在教育部體育署內。該署的執掌,依其《組織法》,包括:1.體育與運動政策、制度之綜合規劃、執行與督導及相關法規之研修。3.學校體育發展之規劃、執行及督導。4.全民運動發展之規劃、執行及督導。5.競技運動發展之規劃、執行及督導。換言之,是將前述運動、體育與體能競技3大項使命熔於一爐而冶之。

聖心女中獲最佳應援獎,副市長謝政達及教育局長張明文一起為學生加油打氣。(圖/新北市體育處提供)
體育署的管理範圍,包括學校體育發展之規劃、執行及督導。(資料照,新北市體育處提供)

這3項中,運動的意義最廣;舉凡登山、健行、慢跑、體操、游泳、各種球類活動、舞蹈、武術、器械鍛鍊等等都屬之。這種活動或基於個人興趣,或由於家庭活動,或由於小社交團體的組織而進行,攸關個人健康的維護及全民體能的增進。

體育是學校課內教育的重要一環,與德、智、群、美諸育應該並重。其宗旨在於透過設計好的教材使學生認識各種體能活動的意義及基本知識,並透過具體的活動(包括各種課外活動及校內「運動會」)以期增進學生身體與心理的健康。體育的推行毫無疑問是中央教育部、地方教育局處及各級學校責無旁貸的事。

優良的體育還應該涵蓋德育、群育、智育與美育的內容。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甚至「揖讓而升,下而飲」的情操、激勵恆與毅的精神是屬於德育;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是屬於群育;有關身體鍛鍊的知識、各種運動項目的常識、運動科學(包括人體運動力學,kinesiology)及競賽規則的學習等等是屬於智育;此外,有許多運動項目重視美姿,當然也屬於美育的領域。

至於各種校外的體能競技活動,都屬社會活動;各機關團體都可能舉辦。每年一度的「全國運動會」輪流由各縣市辦理,參賽單位是各縣市;以前是在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的「監督與考核」下,現在是在教育部的「統籌規畫」下。

查“sport”(英文、法文、德文都一樣)此字作為名詞用,其本意一是遊戲(game)、娛樂,二是玩笑、玩弄。“Olympic Charter”(《奧林匹克憲章》第一條用了這個字,寫“Blending sport with culture and education, Olympism…”(「奧林匹克精神融會體能競賽與文化和教育,……。」)第四條還寫“The practice of sport is a human right.”(「體能競賽是一種人權。」)於是sport在西文裡的第三種意思逐漸占了上風——著意歡樂而參與的體能活動(physical activity engaged in for pleasure,見Merriam-Webster字典。奧林匹克本是一種體能賽會,所以在上文中將sport譯為「體能競賽」。)

然而,不知誰開始把sport講成是「運動」──於是體能賽會說成了「運動會」,甚至參賽者精神(sportsmanship)也說成「運動員精神」了。又不知是誰更進一步把體育與運動也混為一談,這一來國人的腦筋全被攪糊塗了!

原本奧林匹克賽會是重視業餘參與的,但近年風氣丕變,業餘精神(amateurism)蕩然無存。於是大型的體能競技賽會多無可避免牽涉到獎牌與獎金的爭取,團體的榮譽,政治及商業的介入。特別是參加國際賽會的選手因為牽涉到國家的榮譽,須經過長期嚴格的訓練(training),還要有相關團隊處心積慮蒐集對手情報,以奪牌為尚。其性質已根本脫離運動,當然更非體育,而全然是競賽(competition)與娛樂(recreation);參賽選手們(athletes)透過媒體的渲染都成為「演員」(actors),有些得牌的選手更成了名利雙收的明星或商品代言人!

體育署根本無權影響運動員奪牌

各種國際的體能競技賽會,包括奧林匹克賽會(Olympic Games)、亞洲賽會、世界賽會(World Games)等等,依《國家代表隊教練與選手選拔培訓及參賽處理辦法》,都「由特定體育團體或經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認可……之體育團體……遴選及培訓後,由中華奧會或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組團。」

換言之,與教育部體育署並無直接關係。各單項運動協會都「各擁山頭」,位於左營的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已改制為行政法人,因而體育署在體能競技這方面實在根本很難著力。我們竟要求教育部體育署去背負在國際賽會中奪牌的重責大任,歷任行政院與立法院的諸公都有莫大的罪惡!

我們的教育部體育署要負責「競技運動發展之規劃、執行及督導。」而署長為了考慮疫情決定「讓選手坐經濟艙,官員們坐商務艙」這樣的事,甚至被輿論逼下了台!大家是否搞錯了方向?全民應該關切的是:體育署這幾年到底有沒有提升中小學學生的體能?體育署在2020年12月提出的《SH150方案》(S代表Sports,H代表Health),說要推動「學生每周在校運動150分鐘」,要如何落實?又是否能落實?

我們若真重視體育,就應該讓教育部專心從事教育的正業,恢復2013年以前的體育司自是正確的方向。而我們如真想把在國際體能競技賽會上爭取露臉之事當成要務,也應該在行政院階層設置名正言順的「運動與競技委員會」(而非「體育委員會」),或成立一個大型的行政法人,庶幾能發揮其整合各政府單位與民間團體的功能。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