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美帝─隱藏的帝國

2021-07-28 06:20

? 人氣

美國不僅有強大的空母艦隊巡弋各地,更有800個基地散落全球各地,這是一個「隱藏的帝國」。(雷根號臉書)

美國不僅有強大的空母艦隊巡弋各地,更有800個基地散落全球各地,這是一個「隱藏的帝國」。(雷根號臉書)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對任何一個想追蹤、尋找現世帝國主義的人而言,都是值得關注、細讀的一本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把整個西部染紅」的昭昭天命

台灣跟美國關係久遠而密切,許多人視美國為「友邦」,少數人見識也領教過美國「鴨霸」的嘴臉─例如多次經貿爭議與事件,台灣唯一應對之道都是舉白旗無條件投降;深受美國價值與觀點影響的台灣,對美國海外動武,如入侵中美洲國家或支持反政府遊擊隊,或是那幾場反恐戰爭,台灣人多視其為正義之師、反共所需,即使是不以為然者,頂多嘀咕駡駡「世界警察」,少有人以「帝國主義」視之名之駡之,駡「美帝」似乎是對岸的「專利權」。

不過,在這本《被隱藏的帝國》(How to Hide an Empire: A History of the Greater United States)一書中,作者是直接點名美國就是一個帝國主義,而且「詳實考察」其成為帝國主義的歷史事件與淵源、還有其深層的思維與心態;作者不是原本就整天駡美帝的外國人,而是美國學者。作者丹尼爾.因莫瓦爾(Daniel Immerwahr)是美國西北大學歷史學教授,研究領域是全球背景下的20世紀美國史,顯然是更增其說服力。

作為一個帝國主義者「應有、必有」的侵略性,美國其實從開國之初就已奠基;除了開國先賢的「帝國說」外,在「昭昭天命」的信念下,從獨立初的13州快速、強勢的西進直到太平洋岸,其間碾壓了多少「非我族類」─最悲慘的是印地安人,一部份人被驅趕、奪去土地關進「保護區」,更慘的則是幾乎被殲滅屠殺,著名的傷溪澗、沙溪、血島、達霍山之役等,依照作者的形容是「把整個西部染紅」。卡普蘭的《西進的帝國》一書算是把這段過程寫得非常清楚了。

以現在美國的人權標準來看,這應該就是「滅族」行為了。

侵略墨國增加7成土地,美軍「進出」美洲國家多次

另一個倒楣鬼是墨西哥;在地緣政治上的說法是:墨西哥的悲劇是,離上帝太遠,靠美國太近,因而成為美國侵略的對象,1845-1853年美國從墨西哥取得的土地(包含德州)就讓美國的面積增加近7成、墨西哥則失去過半國土,美墨戰爭中美國甚至直接占領墨西哥市,國會中馬上有人提議占領整個墨西哥哩。

門羅主義讓美國視美洲為禁臠,嚴禁歐洲國家染指,只有美國能在此翻雲覆雨;最著名的當然是老羅斯福,為了開闢並掌控巴拿馬運河,「運作」讓巴拿馬從哥倫比亞獨立;其它時候,美國為了維護國家利益、確保地區「穩定」,從1903-1934年間,美軍就「進入」古巴4次、尼加拉瓜3次、宏都拉斯7次、哥斯大黎加3次、海地2次,美軍去協助鎮壓、必要時更替政權…..,當然,還有另外一場更血腥的菲律賓之役。

新型帝國─點畫帝國

或許,你可能認為,這些都是陳年往事了,美帝一直沒有什麼領土野心,也早就「改過向善」了…..,這時,書到了論述最精采的第二部:點畫帝國。

依照作者的論述,傳統上的帝國是以領土為主,占領領土才能搶占與奪取所有資源、利益,但「世界性的反帝國主義動亂導致據有殖民地的成本上升」,但「新科技讓強國得以在一方面享受著帝國利益之餘,卻不需占領人口眾多的領地」,這些因素讓美國不再奪取海外殖民地─「強國透過全球化而非殖民來投射他們的影響力」,「開啟了全球強權的新模式─以控制小點為重,而非掌握大批土地」。

書中舉的案例是被稱為「完美殖民地物產」的橡膠;只生長在赤道南北緯度5-10度的橡膠樹,需求量在60年間暴增200倍,它同時也是重要的戰略物資,為了取得這種重要的物資,必須擁有熱帶的殖民地。為了因應二戰生產軍武需要大量橡膠,當時小羅斯福還發起要民眾「讓出橡膠」給政府的運動,他的蘇格蘭梗犬也「捐出」牠的橡膠骨頭。但接著美國發揮強大的研發與工業生產能力,成功推出人造合成橡膠,而且產量在1944年就足以滿足政府需要。

科技帶來「不須兼併的控制」

其它絲、黃麻、樟腦、棉、羊毛、銅……都出現類似情況,美國在二戰期間成功讓其脫離對許多原物料的依賴,當然還有能替代更多原物料的塑膠一直進步,「在整個美國經濟中,化學取代了殖民地」;作者說,這些合成物重塑了一般人的日常生活,「然而在比較不顯眼的地方,它們也重新造就了地緣政治」,「合成物澆熄了帝國的飢渴」,科技讓美國達成「不須兼併的控制」─石油或許是唯一的例外。另一個讓美國當時未成為那麼顯性帝國的原因,與種族問題有關,當權者─特別是國會,反對納入充滿有色人種的土地,因為他們「難以想像」國會中出現有色人種的議員。

今日,美國這個帝國,已經重新洗牌重組,把成本高、大而無當的大殖民地脫手(如菲律賓)、或納入成為一州(如夏威夷、阿拉斯加),其它都投資在散落全球各地、相對不引人矚目的基地上:英法各有13個左右的海外基地,美帝口中窮兵黷武的俄羅斯有9個,其它幾個國家有1個,猜猜美帝有多少個?

800個,沒錯,800個,沒有多寫一個0。美國同時透過協議取得國外場址,幾十個國家內都設有美軍基地,「拒絕美軍基地的國家,最終也會被基地包圍」,換句話說,「大美利堅合眾國就在每個人家的後院」,這就帝國主義是作者所謂的「點畫帝國」。

帝國的後勤支援能力更是成功關鍵

美國的超強地位當然不是僅靠軍事力量而已,軍力背後的力量才是更重要、更強大,除了一般熟知的工業生產能力外,作者特別著墨的「標準化」力量(紅色八角形帝國),道出大部份人都忽略的重點,美國製定並推動的標準化,就是一個案例,這也為美國帶來與盟邦協同作業、快速在全球移動的便利與能力,那些只看到表面軍力者,其實更該研究這種潛藏的實力。

有意思的是:被稱為「偉大的標準制定者」是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這位胡佛就是大蕭條期間的美國總統,以無能的形象留存世間,但以技術官僚的觀點來看,無疑其識見卓越、能力傑出、少有匹敵,才能看出、也從小到螺絲標準化這種事開始著手,改變整個產業與經濟。這也可看出,在不同的立場、觀照點看一件事、一個人時,可能有全然不同的評價;因此在看美國「推廣民主」、提供世界「公共財」時,也可以有其它觀點與評價。。

在呈現美國這個「隱藏的帝國」時,作者都以客觀的史料、事實呈現,倒沒有太多的口誅筆伐,但單以歷史事實而言,無異就是重逾千噸的審判了。下次聽到老美官員高喊漂亮口號、又要對那個流氓國家揮出「正義之劍」時,可以想想這本《被隱藏的帝國》訴說的諸多歷史,再作判斷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