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教散戶:去買美股指數基金

2014-03-06 19:00

? 人氣

美股去年走出近4年來最大多頭,使得巴菲特(中)績效相形失色,股神也不只一次發出預警,維持高獲利率,越來越難了。

美股去年走出近4年來最大多頭,使得巴菲特(中)績效相形失色,股神也不只一次發出預警,維持高獲利率,越來越難了。

就在台灣228連假期間,股神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主持的波克夏海瑟威控股(Berkshire Hathaway),發布了去年一整年財務報告。2013年,波克夏整體獲利,正式超過新台幣1兆大關(360億美元),雖然創了歷史新高,但每股帳面價值年增加幅度,只有18.2%,遠遠落美股大盤(S&P 500)的32.4%,似乎印證新聞通訊社路透事前的預測:「巴菲特連勝紀錄,即將終止(Berkshire winning streak over)!」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只今年,觀察波克夏過去五年的表現,除了2011年小勝大盤2.5個百分點以外,其他有4年的業績,都跑輸美股大盤,去年的落後幅度,更擴大到14個百分點。若以2008年起到去年底計算,包含股利在內,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市值增幅達128%,而波克夏帳面價值成長幅度卻連100%都沒有。「這是過去43年都不曾發生過的現象!」路透分析。難道,股神的神蹟已經不靈光了?

原因很簡單,「波克夏越來越重了!」

今年「給股東的一封信」在內,巴菲特不只一次發出預警,波克夏規模越來越大,要維持每股20%以上獲利率,難度越來越高,就算是為公司賺進新台幣1兆元,但平分下來,每股帳面價值年增率只有18.2%,加上好的投資標的越來越難找,波克夏落後大盤的表現,也許以後會變成常態。

看好指數型基金
多樣、成本低,長期報酬佳

連股神都不靈的變動時代,到底應該要投資什麼好?巴菲特倒是不吝分享,他在今年給股東一封信說,「如果你對股市和產業不懂,那麼就去買指數型基金吧,因為這比我操盤績效還好!」

他說,如果要給自己太太的信託基金資產配置建議,那就是一成現金放在短期政府債券,剩下九成去買追蹤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指數型基金,他還點名基金公司「先鋒」(Vanguard)旗下的產品。

巴菲特所持的理由,一點也不陌生:低手續費、長期看好美國經濟。巴菲特進一步解釋,這建議是給非金融業的業餘投資者,因為對一般投資大眾來說,投資績效的目標不是挑到飆股,而是投資一籃子產業,降低單壓某個產業的風險,讓總報酬可以跟上大盤即可。

而股市指數剛好就有這特性,畢竟在20世紀,道瓊工業指數就從66點漲到1萬1497點,他相信21世紀同樣故事也會發生。

趁低入手連舉兩例
鎖定標的,等待價格翻漲

那進場點是?巴菲特希望在壞消息充斥,或者是指數從高點大跌時,採用逢低承接,不要隨便賣出,那麼長期累積下來,在低成本和多樣化(編按:指數包含多種產業)兩大優點下,買指數型基金一定比那些號稱華爾街高手買的股票有更好的報酬率。

當然光是用概念說服還是不夠,巴菲特再舉了兩個長線投資的經驗來證實。

第一個是買農地。1973年到1981年間,通膨高漲,美國中西部農場價格暴漲,促漲了價格泡沫,最後導致農地價格腰斬。巴菲特回憶,當時在那場泡沫中,光是在愛荷華州和內布拉斯加州倒閉的銀行,數量就比2008金融海嘯還要多五倍。

1986年,巴菲特趁農地大跌時,買了一塊法拍農地。雖然他不懂怎麼種植,但他熟悉農務的兒子告訴他,一塊農地大約可以生產多少玉米和需要花費多少成本,經過這些估算,巴菲特預估大概每年可以從農地上賺一成,如果加上農地耕種技術進步、農作物產品價格可能提高,基本上這塊農地讓他賺錢的機會應該是十拿九穩。經過28年,巴菲特前後只去看過兩次(一次是最近),他仍對農務一無所知,但農場卻年收入翻三倍,農地價值也比他買價高出五倍以上。

另一個房地產案例,也是發生在泡沫之後。1993年,當時美國也爆發銀行危機,許多銀行被迫拍賣資產。這次巴菲特又乘機和人合資買了一件紐約大學旁的商業不動產。他當時算過,不用融資的情況下,每年出租收益率大約一成。雖然收益會受出租狀況影響,但重要的是,紐約大學不會跑,附近既有的人潮也不會消失。經過幾年後,這件不動產投資案,每年回報的報酬率高達三成五以上,至今巴菲特仍持有。

守住三個關鍵
觀察變數、等低點、抱長線

從投資指數型基金和這兩起房地產投資,巴菲特想要傳達給股東們投資精神:確認幾個簡單的變數(如美國經濟力、農地生產力、紐約大學位置)、有高度的安全邊際(大跌後才進場)、長期持有(不理會短期利空),﹁一旦「有人跟你保證快速獲利,請馬上說NO,」只要守住這原則,一個認清自己弱勢的業餘投資者,就能打敗連自身弱點都看不清的法人。

不過,對全球上千萬巴菲特迷來說,過去一年表現不如大盤並不意外,因為巴菲特的功力不是在多頭,而是在空頭市場。正如那句股神名言:「只有當海水退去後,才會知道誰在裸泳。」

【 更多報導 】

電話響一聲就掛掉...千萬別回撥的原因!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40305/20140305_11.htm

小資族月薪25K,6年滾出逾400萬!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40305/20140305_21.htm

在職場上,為什麼平均80分的員工,會輸給50分的員工?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40305/20140305_31.htm

爸媽們!千萬別用「乖」來教育你的女兒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40305/20140305_41.htm

再忙都不該久坐!坐著8小時,身體產生13個致命變化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40305/20140305_51.htm

※ 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
※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