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進攻下台灣職人哀歌:老師傅一身絕技被埋沒,青年指出永樂市場種種困境

2018-01-04 09:00

? 人氣

此外,永樂3樓也有一些店家陷入後繼無人困境,對此吳佳欣表示:「以前師徒制在很年輕15、6歲就要進去學,一開始跟著師傅薪資只有幾千塊,花很多時間在這裡出師開業;以現在生活習慣,年輕人在台北要做這樣一模一樣的事情,是有困難的……現在16、7歲的小朋友怎麼可能拿幾千塊在那裡學,還在大台北租房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訂製不是代工、每家工作室專業不一 「彰顯差異」是重要功課

對於該如何協助永樂裁縫師價值被彰顯,吳佳欣認為,該從3大缺口解決,包括:需求降低、傳達不到位、內外古今搭不上線等。

從需求面來談,吳佳欣認為首先必須彰顯「訂製」與「代工」的不同,澄清人們對裁縫師的誤解:「這裡很多人都是一做3、40年,商家的榮譽感跟高門檻技術是被肯定的,但一般人分不清楚……大家會認為說這東西比得上日本的手工職人,但在台灣的狀況下比較容易被稱為『代工』,好像就要很便宜、都做一樣的事情、沒有創意,很多奇怪的標籤在上面……」

永樂市場。(取自臺北旅遊網)
「訂製」與「代工」的不同,商家的榮譽感跟高門檻技術是被肯定的。(取自臺北旅遊網)

此外,目前台灣人日常生活裡其實也很少想到要訂製,習慣便了,「以前過年要謝謝人家,送人家一塊布,你現在送人家布,只會被想你在幹嘛」,因此如何把這些文化「放回來」,把需求喚回來,也是該思考的問題。

第二個需解決的困境,是「傳達不到位」。吳佳欣表示,永樂2樓賣布、3樓開滿工作室,兩個地方性質差異極大,「但大家覺得他們都一樣」,正是因為在招牌上無法突顯差別。

而吳濬彥也說,「進去一開始會覺得每一家都一樣,2、3坪空間前面一台裁縫機,上面招牌都寫『代客加工拷克』」,甚至許多人一進去就迷路了,連3樓能上去都不知。突顯各店家不同價值、把客人帶上3樓,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大稻埕很熱鬧 但訂製需求並未提升

第三是「內外古今搭不上線」的問題。吳佳欣指出,雖然大稻埕外頭看起來很熱鬧、觀光有發展起來,但其實比較適合零售業,訂製需求並沒有跟著起來,「你不會因為今天去逛一下,就想說我來訂做衣服吧」,這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永樂市場。(取自臺北旅遊網)
雖然大稻埕外頭看起來很熱鬧、觀光有發展起來,但其實比較適合零售業,訂製需求並沒有跟著起來。(取自臺北旅遊網)

至於老師傅苦無接班人這點,吳佳欣認為是很難再像以前一樣吸收年輕學徒了,畢竟學習裁縫需要大量時間、也無法快速得到回報,她與夥伴討論,認為或許可以考慮讓想要發展「第二春」的人們來學習:「現在比較有閒是退休的人,如果3、40歲做第二春,可能比以前還要有辦法做起來。」

「用對的軟實力才能強化台灣的樣貌」不只滷肉飯 老師傅技術亦是台灣之光

永樂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周睿麒表示,過去一個行業可以傳承4、5代以上很正常,但現代人一輩子可換3份以上的工作,大環境的轉變不只衝擊做布的,也衝擊許多傳統產業,永樂勢必要思考下一步怎麼走:「眼前的事情顧好就好,在這行業的人大部份都這麼想,當需求變少以後你要怎麼繼續存在,就要去想到符合大家新的需求……我們以前是不用去找客人,但現在,不能只坐在那邊等。」

對於永樂裁縫師們的專業價值,周睿麒也還是有信心,他強調,品牌專業是科技進展難以取代的:「我們在做的是品牌,品牌有從材料開始有線條、有飾品,這些到現在還沒辦法用3D列印給你做出來,在未來也只是一種幻想,要完成幻想還很久。」

周睿麒(左)。(取自周睿麒臉書)
周睿麒(左)有信心,品牌專業是科技進展難以取代的。(取自周睿麒臉書)

「過去我們都在打壓我們自己台灣的文化,但現在,用對的軟實力才能強化台灣的樣貌……」吳濬彥說,日前經濟部推廣「滷肉飯節」被抨擊「中國在大數據,我們還在滷肉飯」,但看看泰國,泰式料理被發展成觀光重點、吸引無數旅客朝聖:「我們到底有沒有這樣的特質,到底藏在台灣的哪個地方?」

永樂市場。( 取自北北新巢臉書)
永樂裁縫師們的專業價值,是科技進展難以取代的。( 取自北北新巢臉書)

或許藏著這般特質的其中一個地方,就在永樂。儘管永樂並非完全沒落,仍有死忠顧客與特定需求者會去訂製,但師傅們的精湛技藝似乎還可以再傳得更廣一點、被更多人知道。北北新巢一群年輕人經歷4個月訪調發掘永樂待改善的問題,而接下來,他們仍會持續進行計畫,讓這樣的光芒被更多人看見。

本篇文章共 8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8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