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民眾票選勞動局長是代議民主的新嘗試

2014-12-23 05:19

? 人氣

台北市票選勞動局長是一種新嘗試。(林韶安攝)

台北市票選勞動局長是一種新嘗試。(林韶安攝)

柯文哲「I-Voting勞動局長-自己的局長自己選」是民主政治中代議民主的新嘗試,一般而言,代議民主原則不僅適用在立法機關的設置與運作,在民主國家中,行政機關其實也通用代議制度原則,例如民眾一人一票選出每個縣市的行政首長,這也符合代議原則。在台灣,能選出多數民眾偏好的行政首長,已經是稀鬆平常之事,代議制度原則無形中已潛移默化到台灣民眾的心中。這次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推動勞動局長開放給民眾選擇的理念,筆者認為,這是一種代議民主的新嘗試,但是,什麼是代議民主的新嘗試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筆者想先探討代議民主的原理。首先,民主政治發源於古代希臘,就制度論,古代雅典的民主是「直接民主」,而今日民主國家實行的是「代議民主」。代議制是民主國家政治制度的重心,其立法機關是完全根據代議原則設置與運作的,其行政機關則部分是依代議原則的(政治部分),另一部分雖不按代議原則(行政部分),但必須對「政治」部分負責。司法機關不按代議原則設置,但司法人員任命所依的法規與標準皆由代表民意的立法機關決定,而人員的任命雖由行政首長為之,但往往需要立法機關同意。

第二,代議民主是一種有限且間接的民主形式,公民選出代表他們意志的人來進行統治,促進了政府與被統治者間得以進行可靠且有效率的聯繫,關於代議民主優點如下:1、間接民主提供一種在運作上較有效率的民主形式。2、間接民主是由為數不多的公民負起決策之責,因此較有可能達到政治的分工。3、間接民主使政府得以交由一群教育水準較高、具有專業知識且富經驗的人來管理。4、間接民主透過拉大一般公民與政治間的距離,得以保持政治的穩定,因此間接民主鼓勵公民接受妥協的結果。

以這次台北市勞動局長的遴選過程來看,柯文哲的遴選方式是公民參與,民眾可自薦或他薦成為勞動局長備選人,再經由遴選委員選出5名人選後,最後交由台北市民及在台北市工作的公民票選產生勞動局長。根據這次選舉統計,共有2萬412人登記為票選人,其中1萬9956人登記網路投票,456人實體投票。最後結果一共有7355人完成網路投票,投票率36.86%,另有121人完成實體投票,選出人民火大聯盟秘書長賴香伶,她拿到6002分當選勞動局長。

這次遴選結果符合上述代議原則的運作,也就是說,公民實質選出代表他們意志的勞動局長進行統治,這次遴選過程雖然也產生許多問題,例如民眾參與程度不高。這次在投票上有網路投票與實體投票兩種方式,但結果顯示網路與實體投票均不高,特別是網路投票率過低,使得當選人在民眾參與不高的情況下有民意代表性不足情況,這可能是遴選時程過於急促,選民對於每位候選人的競選政見以及人格特質不夠充分認識,另外台灣民眾習慣在投開票所選出候選人,對於網路投票參與公共政策的新模式還很陌生。

不過,透過公民參與以投票遴選柯文哲勞動局長的新方式,是實驗性的在台灣多元社會中實踐對民主的想像,簡單來說,每一位參與遴選投票的公民在內心對台北市勞動政策都有其理想標準與價值判斷,而每一位對勞動政策主張不同的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經由民主程序達到John Rawls(羅爾斯,《正義論》作者)所說的交疊性共識,這個共識集合多數人同意的價值判斷,最後成為可以改變的具體政策。整體來看,這次遴選以實踐人民對市政的參與,選出一位較為貼近勞工想法的勞動局長,這是對台北市勞動政策可能可望往較公平正義方向的嘗試,也是台灣代議民主制度的新嘗試。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