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哪家疫苗最好?先打「自私疫苗」

2021-06-21 06:40

? 人氣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的升溫與趨緩,巨大的起落世界各國都曾歷經。(資料照,AP)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的升溫與趨緩,巨大的起落世界各國都曾歷經。(資料照,AP)

台灣新冠疫情從突然拔高到現在漸漸趨於平緩,這樣起起落落其實世界各國都已經歷好多次了。前不久我們才聽到美國加州快要開放大家不戴口罩,最近立刻就聽到英國首相強生宣布,將對新冠肺炎防疫封鎖措施延後1個月,因爲傳染性超強的印度變種病毒株Delta正廣泛在英國傳播;這種變種病毒株的新病例迅速增加,其傳染性比英國變種病毒株Alpha高60%。科學家警告,這可能引發英國第三波疫情,迅速成為英國新冠肺炎病例的主流毒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英國重新拉警報,美國學者專家也開始擔心,類似情況未來幾個月可能也會在美國發生,新的變種毒株也將很快超越目前在美國境內普遍的Alpha毒株,成為最主要的病原體。英美不平安,俄羅斯疫情也開始反彈,首都莫斯科成為重災區。市長宣布全市居民放一星期有薪假。商場美食中心及兒童遊玩區周日起需關閉,餐廳及酒吧等在晚上11時至翌日早上6時禁止堂食,只可外賣。

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新冠的無症狀感染者正在我們身邊趴趴走,醫學證實,目前我們知道的是大約40-50%的感染者沒有症狀。由於許多國家為了將醫療資源留給重症者,非重症患者會回家自主隔離,無症狀感染者就像魔鬼,明知道他存在去看不到他的影子,這讓我們也能評估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風險。

新冠給人類最大的禮物就是教我們要彼此相愛

新冠肆虐以來,儘管我們一直看到我們與惡的距離越來越近,大國自私自利,坐擁疫苗數十億,當作國際外交、軍事、經濟角力的籌碼;但我們也看到光明的力量:利他主義的自發組織大量湧現,「互助」(mutual aid)已與「社會疏遠」(social distancing) 一起進入了冠狀病毒時代的詞典。在今日的世道上,我們似乎忘卻了互助的意義。新冠大流行之後,突然之間,它們一下子變得無處不在。好像隱藏在我們內心的一個火苗,忽然被點燃了。一個個火苗都發亮了,溫暖了冰冷的星空。一年前,我將陸續發表的新冠相關論述彙編起來,在序言中,我寫下這段話 : 「台灣一直自以為是新冠的模範生,但是卻無緣見到這黑暗的星空,一閃一閃、一盞一盞美麗的苗光。呵!它才是真正的祝福啊!在鎖國中享受『嘉玲』之樂的,會不會是「罪中之樂」呢?」新冠給人類最大的禮物就是教我們要彼此相愛,我們學習到了嗎?

新冠疫苗成為魔鬼與浮士德交換靈魂的籌碼

新冠疫苗的出現,我們越來越清楚,原來用來拯救人類的解藥,卻被魔鬼改造成與浮士德交換靈魂的籌碼,魔鬼看準了「自私」是人類基因的本質,他正在打一場必勝之戰,只是他想把地球如何變成所多瑪、蛾摩拉一頁一頁地展顯給上帝看,向上帝示威。魔鬼不斷地試探浮士德,就像新冠不斷地變種,每一次出現的變種病毒,都需要新的疫苗做為籌碼,魔鬼要浮士德一次又一次地出賣靈魂,還換取新的疫苗作為獎賞。魔鬼不必青面獠牙大動干戈,他只要挑動人類「自私的基因」,人類就俯首稱臣了。

《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這是英國演化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於1976年出版的書。這本書驚世駭俗,給達爾文社會主義提供生理的理論基礎。作者認為基因創造了所有生物,也掌控生物的出生與行為,而讓基因延續,是生物存在的意義。這一過程中,人和所有的生物,都只是被基因操控的生存機器,沒有自我意識。所以說,基因才是自然界的根本。既是驅動生命演化,生物繁衍的原動力所在,也是一切自然現象的根源。換句話說,浮士德要不斷地出賣靈魂,才能換來活命的籌碼。

在基因的操控下,人能否獲得真正的自由?理察·道金斯說,雖然我們尚未真正擺脫基因的控制,但至少在三個方面,人類已經看到了曙光。一是以科學的手段,避免基因操控我們走向死亡;二是以人的意志,對抗基因帶來的本能;三是以文化教育,反抗基因的暴政。在疫情中,科學的手段指的不是疫苗嗎?一旦疫苗成為魔鬼的籌碼,出賣了靈魂,人還有意志嗎?1450和御用文人及專家不斷地給老百姓洗腦;知識界又鄉愿不語,文化教育作為反抗力量,緩不濟急。

新冠疫苗的研發成果應視為人類「公共財」

眼尖的人早就看到人類勝不過自己的基因。紐約的《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早在去年十月就發表報告<Covid-19 疫苗的權利、透明度中心:全球合作,問責關鍵>(Rights, Transparency Central for Covid-19 Vaccines:Global Cooperation, Accountability Key)指出,世界各國政府應該盡可能確保人人皆能取得和負擔新冠肺炎疫苗,以公帑投入疫苗研發的國家則應對相關條款及條件保持透明公開。各國政府應當支持印度和南非的提議,將新冠疫苗的研發成果視為人類「公共財」,免除全人類都掛在嘴上的「專利」,放棄全球知識產權規則,以便大量生產人人皆可負擔的疫苗。

這份77頁的報告,《任誰找到疫苗都必須分享研發新冠肺炎疫苗應更重視人權與透明》,內容探討普遍、平等獲得安全有效疫苗的三大障礙——透明、供給與定價。《人權觀察》指出,各國政府負有人權義務,凡是以公帑資助的科學研究,其利益應盡可能廣泛分享,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與生計。《人權觀察》並主張,若使用公帑而不公開其條款與條件,即違背透明與課責的人權原則。各國政府應採取措施,盡可能提高安全有效疫苗的可取得性及可擔負性,並盡可能減少中低收入國家的負債。

「各國政府應即刻以公開透明方式聯手合作,分享資助科學研究的利益以造福人類」人權觀察企業與人權高級法律顧問及該報告共同作者阿茹娜・卡夏普(Aruna Kashyap)說。「超過一百萬人已經死亡,還有一百萬人可能在今年年底前死去。各國政府應當善用其資金與規管權力,確保誰能施打疫苗,而不由公司利潤決定。」

20210616-信義國中接種站16日下午持續進行85歲以上年長者新冠肺炎疫苗施打。(顏麟宇攝)
《人權觀察》中指出,應將新冠肺炎疫苗視為世界的公共財,各國透過公開透明方式聯手合作,分享資助科學研究的利益以造福人類。(顏麟宇攝)

建立疫苗民族主義的全球契約

富國真能靠疫苗而獨善其身?國際商會(ICC)研究顯示,若無法確保普遍施打疫苗,全球經濟遭受的損失將高達9.2兆美元。WHO秘書長譚德塞警告說,其中近半損失來自富有經濟體。他說:「疫苗民族主義可為短期的政治目標服務,但支持疫苗雨露均霑,才能符合所有國家的經濟利益。」他強調:「這場疫情不會結束,除非疫情在全世界消失。 」。但疫苗民族主義(vaccine nationalism)威脅著要把科學的勝利轉化為將針對新冠的世界疫苗變成悲劇。快速開發和測試幾種安全有效的疫苗的幾項舉措(由納稅人資助)的成功無與倫比。新冠疫苗的社會前景是,通過種族和地理位置減少潛在的不平等現象,而這種不平等現象似乎已使新冠變得既可見又被放大。但是,所施用的十億劑疫苗中的大多數已在高收入國家(HIC)中,而大多數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LMIC)卻落在了後面,面臨無疫苗可打的窘境。

世衛組織和疫苗聯盟(Gavi)共同創建了COVAX來為LMIC提供新冠疫苗的資金,但疫苗的供應仍然短缺,並且僅來自少數幾家公司。印度大部分不受控制的第二次病毒浪潮威脅到許諾給許多國家的疫苗出口。拜登呼籲新冠疫苗應該成為世界的公共財,看來美國政府暫停對新冠疫苗專利的異議可能會有所幫助,但這種呼聲在資本主義的美國疫苗藥商看來,會不會只是美國的「大外宣」,賺錢第一,不當一回事?當務之急是緊急生產足夠數量的產品以提供全球覆蓋。

除非全球大多數成年人接種疫苗,否則想恢復某種正常秩序的願望可能仍然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我們該怎麼做?多倫多大學統一健康與Dalla Lana公共衛生學院全球健康研究中心的巴巴賈(Prabhat Jha)教授等人,最近在《柳葉刀》醫學期刊上發表的<應對疫苗民族主義的全球契約>(A global compact to counter vaccine nationalism)提出對策,他們期待一個綜合的三支柱全球疫苗契約得以實現,以擴大疫苗供應和應對疫苗民族主義。

全球疫苗生產的第一大支柱:啟動國家成人疫苗接種計劃

非大流行時期的全球疫苗生產能力太小,而且集中在少數製藥公司中。巴巴賈(Prabhat Jha)教授研究提議的契約的「第一支柱」將是各國採用成人完全免疫的想法,並啟動國家成人疫苗接種計劃。如果新冠疫苗需要季節性接種,則成人疫苗接種計劃應建立一個提供平台。

據估計,每年常規例行流感疫苗接種,及5年一次肺炎球菌疫苗,青春期女孩的HPV疫苗以及孕婦(包括HIC)的破傷風的總費用每年可能達到340億美元。各國政府將需要為成人計劃付費,這需要擴大對Gavi的授權。每年,平均有大約50種成年人使用1·1種疫苗,可以從針對性疾病中挽救100萬人的生命。現有的減毒活疫苗已顯示出對多種病原體的作用,儘管仍需進行新冠試驗。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疫苗可能被證明是成人疫苗接種計劃的寶貴經驗。類似地,預印本中的初步數據表明,每年進行流感疫苗接種可減少因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大流行甚至新冠感染的風險。而且,世界很可能進入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主要的人畜共患病不是一個世紀就發生的事件,而是十年一次的事件。多虧了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等人的支持,全世界已經為每年出生的1.25億兒童中的每一個普及了拯救生命的疫苗。成人和兒童疫苗接種計劃提供了一個具有成本效益的平台,為將來的大流行做好準備。更大的市場可以分散生產,吸引更多公司進入市場,並刺激疫苗設計和交付方面的創新。

第二大支柱:提供非常接近成本價的疫苗銷售

其次,不間斷地提供拯救生命的疫苗不能只留給市場力量,或更糟的是孤立的政治決策。我們提出的第二個支柱是全球疫苗生產契約,該契約位於人口較少的國家,擁有良好的科學和培訓基礎設施,尊重法律合同,並享有公平競爭的聲譽。加拿大,挪威,新加坡和瑞士以及其他幾個國家(包括非洲在內)都是可能的。生產契約將生產數十億種疫苗,遠遠超出國內需求。該契約將與疫苗生產商談判許可證,但其核心業務模式是非常接近成本價的疫苗銷售。使用專業商業或公務員制度的獨立治理模型可以應對政治干預或裙帶關係。我們估計,這樣的製造支柱將需要大約40億美元的啟動成本(可變的運營成本可以計入銷售價格)。它可以快速進行。英國能夠在10個月內以非營利為基礎,對設施進行改造,以生產1億支牛津–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 儘管這樣做是部分出於對脫歐後歐洲疫苗民族主義的關注。

第三個支柱:要求私有製藥公司迅速擴大生產能力

第三個支柱要求私有製藥公司迅速擴大生產能力,而又不鼓勵專利法所賦予的尋租行為。從理論上講,如果採取適當的激勵措施,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大型製藥公司可以滿足世界上許多新冠疫苗的需求。與私營製藥業的合作可能涉及類似於日本模式的全球資金契約,納稅人將預先提供資金,以換取在大流行中生產疫苗的協議。成功的(但令人遺憾的是已終止)的瘧疾負擔得起的藥品設施為如何建設性地吸引私營部門提供了經驗教訓。該契約構成了一項重要的全球公共利益,其融資是世界銀行和其他多邊機構的相對優勢領域。

契約的成本必須與持續的大流行進行比較,這種大流行已經造成300萬人喪生,數十億兒童無法接受必要的教育,使數百萬人陷入貧困,並造成數万億美元的經濟福利損失。世界必須緊急提供疫苗民族主義的替代品,以延遲大流行的終結。

20210615-新冠肺炎疫苗。(柯承惠攝)
多倫多大學統一健康與Dalla Lana公共衛生學院全球健康研究中心的巴巴賈(Prabhat Jha)教授等人提出綜合的三支柱全球疫苗契約,期待以此擴大疫苗供應和應對疫苗民族主義。(資料照,柯承惠攝)

魔鬼2.0版已經不再動刀動槍了

魔鬼,從來不是戴著斗篷、手拿叉戟、青面獠牙之徒。他們的現代形象更像藥商的業務員,西裝革履、彬彬有禮。魔鬼2.0版已經不再動刀動槍了,自從他們夜訪過浮士德博士之後,就知道只要抓住人類的小辮子,自私與貪婪,人類就會乖乖地獻出他們的靈魂。現在,大家搶著要打疫苗,而且還挑三揀四地要打哪一名牌的。我們向上帝禱告,祈求賜給人類「自私的疫苗」,因為只有打了這支疫苗,人類才能自救救人。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作品集詳見JOE書房)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