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萱人觀點:陌生的工業大城・熟悉的建築關懷

2017-12-20 05:50

? 人氣

近200年走過,如今,我們在非假日餘暉中踏入「下維柯維奇」(Lower Víkovice)區中的煉鋼廠,沒聽見任何轟隆隆聲。那些大到不像話的鍋爐已失溫╱停爐近20 年,我們只遇見了一隻鴿子與一隻貓。重度污染與勞力密集的煤業等等,早已為現世人們所棄,Lower Víkovice最新的標籤是:捷克「國家文化遺址」(National Cultural Monument)與歐盟「歐洲文化遺產」(European Cultural Heritage)。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到奧城市區,葛立茲卡告訴我們,城中最大的馬薩利克(Masaryk)廣場周邊,不少房子是新的,沒太多歷史記憶,因為原屋在二戰時被炸毀了。我們到訪時逢復活節,廣場上有個小小的、可愛的臨時市集。但是葛立茲卡說,平常這廣場沒什麼人,大家都到新的工業區上班、或到新的購物中心血拼去了。

「我們的城市可以說不大,也可以說很大。」他解釋,二戰結束之後奧城開始往郊區發展,每一區到每一區拉得很遠。1989年捷克共產黨垮台、走向資本主義之後,大量興建的高架與快速道路,更加截斷了都市中區與區的聯繫。

所以葛立茲卡說,「我對田中央所設計的、那座可以安全過河的步道,非常感興趣。」他指的是宜蘭縣社會福利館旁、宜蘭河上挨著慶和橋輕輕附掛的「津梅棧道」。他不帶猶豫的說,「我們可以學習田中央的態度與方法,來改善我們的城市。」

20171218-田中央作品,津梅棧道。(馬萱人提供)
在田中央巡迴展此站的開幕式與演講中,最高詢問度的作品就是「津梅棧道」。(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只能說,他真是建築策展界的老江湖,極精準知道目標觀眾是誰、他又想給受眾什麼。在田中央巡迴展此站的開幕式與演講中,果然,最高詢問度的作品就是「津梅棧道」。黃聲遠親自導覽展場之後,甚至有兩位年輕人一路追著他繼續問問題:「這座小橋怎麼辦到的?可以給我們一些建議嗎?」年輕人們並非建築這一行,他們就是受不了家鄉老城如此死寂、人行空間不受尊重……。

黃聲遠的回答是:每一個地方的問題,最可能是、也必須是由當地人自己發現、然後解決。他在想,奧斯特拉瓦市民單看聚焦清楚的展覽,也許會覺得:哇,台灣的生態與步行系統好像都處理的非常好、很友善。但是,正因為田中央明白我們的環境與人行空間等等仍然問題,所以才會想努力在其中掙扎出一些希望與方向。「就像津梅棧道,它不是建築也不是土木工程,它其實就是一種,永遠不放棄、很掙扎的過程。」

關於不放棄,有時瘋癲搞笑的葛立茲卡,卻有幾句超嚴肅、也超高級的評語:「我覺得田中央所做的事,和你們建立中華民國(註:他確實使用「Republic of China」)一樣,沒人相信這件事,但是大家就是努力的、辛苦的去做。」他還認為,台灣也是一樣,一直想要贏得自己在文化上、政治上的民主、獨立、自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