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萱人觀點:陌生的工業大城・熟悉的建築關懷

2017-12-20 05:50

? 人氣

「田中央工作群」歐洲巡迴展來到捷克奧斯特拉瓦,建築、設計暨藝術國際嘉年華參與建築師及藝術家們,左三為黃聲遠建築師、左五為創辦人塔迪阿斯•葛立茲卡(Tadeáš Goryczka)。(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田中央工作群」歐洲巡迴展來到捷克奧斯特拉瓦,建築、設計暨藝術國際嘉年華參與建築師及藝術家們,左三為黃聲遠建築師、左五為創辦人塔迪阿斯•葛立茲卡(Tadeáš Goryczka)。(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奧斯特拉瓦(Ostrava),「田中央歐洲巡迴展」繼首站芬蘭赫爾辛基、第2站愛沙尼亞塔林之後的第3站,極少現身旅遊書的捷克東部城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正如田中央主持建築師黃聲遠所說,對這一類以煤礦業、鋼鐵業起家的工業大城,其實是我們並不熟悉這種大型生產事業與周邊環境、不懂它的力量。

而為什麼重工業已然沒落的奧斯特拉瓦,會以「建築節」做為城市再生的方法之一?也令人好奇。這城人口僅約31萬人(即已是捷克第3大城),每年4至6月之間舉行面向開放的「建築、設計暨藝術國際嘉年華」(The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Art,捷克文簡稱「ARCHKUTURA」),今年已至第9個年頭了。田中央即是受邀在其中最重要的展場──「奧斯特拉瓦當代美術館」(Gallery of Fine Arts in Ostrava),舉行特展。

20171218-捷克「奧斯特拉瓦當代美術館」Gallery of Fine Arts in Ostrava.。(馬萱人提供)
捷克奧斯特拉瓦當代美術館(Gallery of Fine Arts in Ostrava)。(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ARCHKUTURA」主辦單位「建築公會」(The Cabinet of Architecture,以下簡稱Cabinet)創辦人塔迪阿斯•葛立茲卡(Tadeáš Goryczka),與黃聲遠等人見面之後所給的重量級答案與擁抱,則是同時令人喘不過氣。

「Cabinet要做奧斯特拉瓦沒人做過、而且有藝術價值的事,還要做捷克第一、甚至世界第一。」他說,「邀請田中央首度來捷克舉辦『Making Places』特展,就是這一類的事。」

更理想的是,其他歐洲國家見到這展覽如果也想引進,就更能綿延傳達「ARCHKUTURA」分享好東西的心願了。

田中央的作品,就是資深策展人與建築師葛立茲卡眼中的好東西。「奧斯特拉瓦雖然是以煤礦起家,但是來自宜蘭『田中央』的展覽會受歡迎的。」他說,奧斯特拉瓦現在不太是重工業城市了,工業衰弱之後則留下一些社會問題。「我們或許可以跟著田中央的腳步,走走看。」

想明白奧城現在有哪些「問題」,不妨先理解「問題」發生之前的它。走進由舊市政廳改造而來的「奧斯特拉瓦博物館」(Ostrava Museum)一瞧,那一幅又一幅田園牧歌式的奧城風情畫中,每一張遠方都有好幾根大煙囪。那正是從1829年開始、養活成千上萬Ostrava人家的香火,是「維柯維奇製鐵工業」(Víkovice Ironworks)的大煙囪。

20171218-維柯維奇製鐵工業工廠(Víkovice Ironworks)的大煙囪。(馬萱人提供)
維柯維奇製鐵工業工廠(Víkovice Ironworks)的大煙囪。(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20171218-Víkovice工廠。(馬萱人提供)
Víkovice工廠,曾是歐洲唯一能由採煤、煉鐵至製鋼一貫作業的大生產線。(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位於奧城郊區的Víkovice工廠,曾是歐洲唯一能由採煤、煉鐵至製鋼一貫作業的大生產線。一方面奧斯特拉瓦地區本身就富含礦產,另一方面周邊還有森林、激流與大川,前者產出木材、可助製煤,後者可供水力發電與船運。後來,鐵路又由維也納延伸至此。奧斯特拉瓦無疑是工業革命時代最夯的城市之一,其廠區與住宅等配套的基礎建設,也讓Víkovice成為Ostrava的城中之城。

近200年走過,如今,我們在非假日餘暉中踏入「下維柯維奇」(Lower Víkovice)區中的煉鋼廠,沒聽見任何轟隆隆聲。那些大到不像話的鍋爐已失溫╱停爐近20 年,我們只遇見了一隻鴿子與一隻貓。重度污染與勞力密集的煤業等等,早已為現世人們所棄,Lower Víkovice最新的標籤是:捷克「國家文化遺址」(National Cultural Monument)與歐盟「歐洲文化遺產」(European Cultural Heritage)。

回到奧城市區,葛立茲卡告訴我們,城中最大的馬薩利克(Masaryk)廣場周邊,不少房子是新的,沒太多歷史記憶,因為原屋在二戰時被炸毀了。我們到訪時逢復活節,廣場上有個小小的、可愛的臨時市集。但是葛立茲卡說,平常這廣場沒什麼人,大家都到新的工業區上班、或到新的購物中心血拼去了。

「我們的城市可以說不大,也可以說很大。」他解釋,二戰結束之後奧城開始往郊區發展,每一區到每一區拉得很遠。1989年捷克共產黨垮台、走向資本主義之後,大量興建的高架與快速道路,更加截斷了都市中區與區的聯繫。

所以葛立茲卡說,「我對田中央所設計的、那座可以安全過河的步道,非常感興趣。」他指的是宜蘭縣社會福利館旁、宜蘭河上挨著慶和橋輕輕附掛的「津梅棧道」。他不帶猶豫的說,「我們可以學習田中央的態度與方法,來改善我們的城市。」

20171218-田中央作品,津梅棧道。(馬萱人提供)
在田中央巡迴展此站的開幕式與演講中,最高詢問度的作品就是「津梅棧道」。(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只能說,他真是建築策展界的老江湖,極精準知道目標觀眾是誰、他又想給受眾什麼。在田中央巡迴展此站的開幕式與演講中,果然,最高詢問度的作品就是「津梅棧道」。黃聲遠親自導覽展場之後,甚至有兩位年輕人一路追著他繼續問問題:「這座小橋怎麼辦到的?可以給我們一些建議嗎?」年輕人們並非建築這一行,他們就是受不了家鄉老城如此死寂、人行空間不受尊重……。

黃聲遠的回答是:每一個地方的問題,最可能是、也必須是由當地人自己發現、然後解決。他在想,奧斯特拉瓦市民單看聚焦清楚的展覽,也許會覺得:哇,台灣的生態與步行系統好像都處理的非常好、很友善。但是,正因為田中央明白我們的環境與人行空間等等仍然問題,所以才會想努力在其中掙扎出一些希望與方向。「就像津梅棧道,它不是建築也不是土木工程,它其實就是一種,永遠不放棄、很掙扎的過程。」

關於不放棄,有時瘋癲搞笑的葛立茲卡,卻有幾句超嚴肅、也超高級的評語:「我覺得田中央所做的事,和你們建立中華民國(註:他確實使用「Republic of China」)一樣,沒人相信這件事,但是大家就是努力的、辛苦的去做。」他還認為,台灣也是一樣,一直想要贏得自己在文化上、政治上的民主、獨立、自由。

「而田中央的自由,就是沒有人催他們做什麼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其實,葛立茲卡一手創辦的「建築公會」,何嘗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他們沒有專屬展場,必須到處租借,但是成立近10年以來在捷克(從奧城到布拉格,註)、波蘭、克羅埃西亞等地,共舉辦了大約150檔與建築、藝術相關的展覽。而且不只推介捷克創作者,眾多國際級建築家如Oscar Neimayer、Eric Meldelson、Daniel Lebinskind、妹島和世等人的作品,皆曾在建築嘉年華現身,無論形式為何。

重點是,幾乎每檔展覽皆會出版一本雙語書或小冊(捷克文當然有,再搭配英文或其他語文),從展覽內容到參與者一塊兒在酒吧互聊熱愛事物的照片(這在啤酒大國捷克可是重頭戲),全員到齊。

更驚人的是,該組織除了創辦人,其他固定成員只有另一位設計師與一位翻譯,真正的小貓三隻。而且這三位核心成員各有職業,葛立茲卡說,「我們在辦展之外的『空閒』時間,會做點建築、設計之類的工作。」

無論如何,150個展成本實不貲,錢到底從何而來?葛立茲卡先以捷克典型黑色幽默的口氣說,「我們也一直在想,為什我們還存在?」接著,他正經回答:有活動的時候,大量的各國義工會幫很多忙。Cabinet也會向歐盟與捷克政府申請經費,「但是我們是完全獨立於政治之外的,他們絕對沒辦法管我們。」

葛立茲卡甚至認為,很多事連錢都不需要就能辦成,有些展覽成本可以高也可以不高。況且,「錢不是最重要,創造讓大家見面的機會、交些新朋友,才是最快樂、最幸福的。」

Cabinet想要藉著各式展覽,分享他們對建築與藝術的興趣,也期許這些活動具挑戰性。在葛立茲卡眼中,田中央高度連結人與環境、往往非單體式建築的作品,就能挑戰人們對建築的看法。「所以,我們要把這好東西分享出去。」

他主要分享的對象相當清楚,他說,原籍波蘭、後遷居捷克的他,感受到祖先的召喚。奧匈帝國(捷克曾為一員)於1918年崩解以前,奧斯特拉瓦所處的摩拉維亞─賽利西亞(Moravian-Silesian)地區,邊境其實相當模糊,現在則分屬捷克、波蘭、德國。有夢的葛立茲卡好希望,在這片他與他的祖先世居之地,無論現在是哪一國的城市,都能更有生氣一些,人們也都能有豐富、迷人的生活。「Cabinet的展覽,必須讓觀眾感受到這種幸福。」

「我必須做這件事,就像中了海洛因的毒。」他說,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對這件事如此瘋狂。「很多人只喝啤酒,很多人只踢足球。我呢,我只辦展覽。」

葛立茲卡到底瘋不瘋狂?其實,他可以說,「吾道不孤。」遠在天邊台灣的田中央「宜蘭經驗」已經舉例:一個地方是能慢慢經營、回到一種狀態的。而就在奧斯特拉瓦,也有兩件事證明:長時間讓一件事發生,再踏實不過。

早在1960年代,即有一群捷克藝術家、建築師倡議保存Víkovice Ironworks,儘管他們在極權統治之下,寧願選擇挖煤維生以遠離思想控制。如今,Víkovice果真成為受保護的工業遺址,最大的產出變成假日時豐富的音樂、文化活動,我們這群短暫過客只是沒遇上。

而各據奧城北方與東南方的Odra與Ema兩大座礦渣山(Slag Heap),地球之母早已療癒了它們。山頭自然綠化了,豐富、迷人……。

註:「田中央歐洲巡迴展」第5站於2017年10月5日至12月3日在布拉格舉行,展覽地點為「捷克國家科技圖書館」,即由奧斯特拉瓦「建築公會」引介並擔任主辦單位之一。

參考書籍:“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Víkovice Ironworks ”, by Miloš Matěj, Irena Korbeláová, Ludvík Tejzr, published by National Heritage Institute, Ostrava Branch, Czech, 2015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