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聖恩觀點:六月六日斷腸時,兩岸足為借鏡

2021-06-13 07:10

? 人氣

作者認為,中國與台灣間的關係,如同昔日的同盟國與德國。只是中國遠比英美加聯軍強大,而台灣卻比納粹德國更弱。(取自Pixabay)

作者認為,中國與台灣間的關係,如同昔日的同盟國與德國。只是中國遠比英美加聯軍強大,而台灣卻比納粹德國更弱。(取自Pixabay)

1944年六月六日D-Day,改變歷史的一天,今年是二戰諾曼地登陸77周年祭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是還沒有飛彈、長程巨砲和遠程種轟炸機的時代,打的是傳統血肉戰。300萬美英加聯軍兩棲登陸部隊在英法時間6月6日清晨6時30分,橫渡過英吉利海峽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登陸,對德軍展開最致命的反攻。登陸前夕,美軍101、82空降師分別降落在猶他海灘後方,佔領先頭據點以策應海上的登陸攻擊。

人間地獄在諾曼地上演

天還未亮,海象惡劣,烏雲密布,4,266艘登陸艇在700多艘軍艦護航下出發。黎明,戰艦與空軍開始密集轟炸諾曼地海岸的德軍防線,隨後兵分五路向五個德軍防線推進,美軍負責猶他(UTHA)、奧馬哈(OMAHA)海灘、英軍負責寶劍(SWORD)、黃金(GOLD)海灘、加拿大部隊負責朱諾(JUNO)海灘,分頭展開搶灘作戰,腥風血雨、屍塊橫飛的人間地獄就此上演。

由於德軍在法國海岸構築大西洋長城,設置許多犬牙交錯的三角鋼桿、有如鋸齒般的鐵門,錐形的鋼筋混泥土建築頂端加上鋼片或炸藥、水下木樁插在底部裝有砲彈的水泥盒裡,受到壓力因桿槓作用引發爆炸,不論漲潮落潮都被淹蔽在水平線下,根本難發現。

沙灘向內延伸約三哩寬地帶則是地雷區和各種障礙物,睥睨海岸線的德軍都在後方的碉堡與戰壕中伺機而動,周圍以帶刺的鐵絲網掩護,戰砲與機槍在這些陣地裡對登陸聯軍給予交叉密集的火網。在火砲不足的地方,火箭發射器又裝置了臼砲發射器,一物兩用,殺傷力更強,同時用遙控小型坦克裝填炸藥駛向灘頭作自殺攻擊。

德軍在西線總共完成了15,641個掩體及799座鋼筋水泥砲臺,同時埋下500萬枚地雷,令德軍的防禦力大增,也提高了戰術的靈活性。

登陸艇是德軍火砲的重點,艇上的聯軍受風浪衝擊,許多早已暈眩嘔吐跌落海裡。撐過風浪的官兵看見友艇紛紛中彈,急著跳船躲避,未料重裝備讓他們迅速下沉溺死。上岸的還分不清方向就踩到地雷或被機槍掃射死亡,亂軍之中死傷慘重。

上午九點,聯軍仍被強烈火砲釘在灘頭上。重武器與卡車大多被摧毀,工兵在地雷區突破的缺口很小,部隊難以大規模推進。許多幹部傷亡,士兵支離分散各自為戰。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決戰諾曼地上下集>、電影<最長的一日>、<搶救雷恩大兵>、<六月六日斷腸時>對聯軍搶灘亡命攻擊都有非常寫實的鏡頭畫面。

今日觀光景點 昔日血肉墳場

美軍第1及第29步兵師在奧馬哈海灘登陸,這裡是是諾曼地登陸戰役中戰鬥最為慘烈的海灘。盟軍在奧馬哈灘頭遭受巨大的損失遠超過其他灘頭,僅陣亡者就達2,500人,傷者不計其數,因此又被稱為「血腥奧馬哈」。

如今成為觀光景點的諾曼地海灘,當年是慘不忍睹的巨大墳場,多少遺眷的傷心地;六月六日斷腸時,也是最長的一日。

艾森豪下達最後攻擊令

「萬一搶灘攻擊失敗,我將負全責」,盟軍遠征軍總司令艾森豪在D-Day前一天沉痛寫下這聲明。

肩負300萬部隊的生死存亡和是否扭轉二戰劣勢的重責,艾森豪在蒐集各種軍事情報、氣象預測與戰備達到頂點的情況下,若再延期軍情勢必外洩,軍心亦將由高峰下跌,而且兩周內都是惡劣氣候,於是做了最終決定。

情報戰、欺敵戰與矛盾之戰

這是矛與盾的決戰,盟軍雖然做了萬全準備孤注一擲,卻不能保證一定成功。

這也是一場情報戰、欺敵戰、進攻與防衛的軍事博弈。

關於登陸作戰的計畫早在敦克爾可大撤退時就已展開,但在1944年二月艾森豪被羅斯福總統任命為盟軍總司令後,正式定案為「大君主作戰」(Operation Overlord),亦被翻譯為太上皇行動、霸王行動。這是史無前例的集結大量兵源、船艦、飛機、各式武器的軍事總動員。

D-Day必須符合四個條件

  1. 三軍要有清楚的視野,除了明辨海岸的界線,還要避免密集船艇相撞的危險。
  2. 風平浪靜,算準潮汐時間,避免船艇發生事故或擱淺,以及登陸部隊暈船,失去立即的作戰能力。
  3. 進攻日當天的塵霧硝煙需要微風協助,從海面吹向陸地。
  4. 為加強兵源和補給品的供應,登陸後三天需要平穩氣候。

5日-7日,艾森豪選擇6月5日。

艾森豪斷然延遲24小時登陸作戰。當天夜裡九點半,氣象預報顯示預定攻擊地區上空已逐漸放晴,而且可持續到第二天整天,到6月6日早上。

降傘兵必須提早一天到達登陸地區後方阻擋敵軍增援。

約過五分鐘,艾森豪決定登陸戰是6月6日上午6:30。

晚上十點,82、101空降師接到命令立刻進入待機情況,預定在6月5日夜半進入登陸區猶他海灘後方四個街道阻擋德軍及坦克部隊馳援。午夜十二時,盟軍所有船隊集合待命。

6月5日黎明,諾曼地海岸完全壟罩在薄霧中並下起毛毛細雨。夜裡九點英國前衛部隊機雷驅逐艇和迷你潛艇(只裝載五人)在諾曼地海岸遠處做了最後一次偵查;盟軍2,727艘船艦此時已出發,空降部隊也已升空。

艾森豪在跑道上凝視著一架架運輸機在暗夜中升空,他的雙眸充滿了淚水,因為這些年輕人已踏上死亡道路,一切都要自求多福。

德軍大西洋防線銅牆壁

在德軍方面,大西洋防線總司令隆美爾確信敵軍登陸地點是諾曼地,因此他堅決主張所有防禦兵力都應集中在海岸防線上,裝甲師更應布置在海岸防線後方密切支援步兵。

二戰期間德軍在法國海岸的羅利安K3潛艇基地,外部鋼筋混泥土厚度為3.5公尺,屋頂更厚達7.5公尺,相當兩層樓高度,炸彈根本無法穿透摧毀;空軍基地地下機堡深達九層樓,可承受60噸炸彈直接攻擊;希特勒的防禦碉堡壁厚3公尺,頂層厚4.5公尺;這些建築物遺跡至今仍存在,《國家地理頻道》的「納粹二戰工程」節目有十多集影片報導德軍這些銅牆鐵壁的軍事設施。

一代戰神時不我予

隆美爾維一錯判的是他相信敵軍會在漲潮時發動進攻,因為那樣可以減少登陸部隊與沙灘的距離,降低傷亡;而漲潮時德軍部署在海裡和被淹沒沙灘上的障礙物與陷阱會讓敵軍登陸艇、戰車和士兵遭到重大傷亡。可是艾森豪卻選擇半退潮(漲潮前半小時)時進攻,讓他布置的各種死亡陷阱、障礙物露出海面而被掃除破壞。

但是隆美爾留下一句名言:「登陸戰的最初24小時決定一切,這將是最長的一日」。

在D-Day前數月盟軍發動保鏢行動(Operation Bodyguard)使德軍對登陸日期及地點做出錯誤判斷。堅忍行動包括兩個部分:北部堅忍行動(Fortitude North)通過偽造無線電訊息使德軍誤認為盟軍將進攻挪威;南部堅忍行動(Fortitude South)則規模較大,使德軍誤認登陸地點為加萊海峽。當地盟軍總指揮巴頓將軍建立虛假軍事單位和一系列假戰車、假卡車及假登陸艇,置於海岸附近,同時多次發出易於破解的密電。

希特勒迷信自負滿盤皆輸

希特勒非常迷信情報又極其自負,而且加萊海峽是英法兩國距離最短短的海峽,便於運輸兵力補給品,因此他將最精銳的15軍團布置在當地。德軍最高司令部還把駐在法國的空軍戰鬥機聯隊調離諾曼地海岸地區,十個坦克師也抽走六個師。

希特勒(Adolf Hitler),攝於1931年12月5日,慕尼黑(AP)
希特勒(Adolf Hitler)迷信情報又自負。(資料照,AP)

至於防守諾曼地則為第7軍團,由於對蘇聯作戰期間傷亡慘重,德國已無法大量徵召青年人參戰。德軍士兵平均年齡要比盟軍士兵大六歲。諾曼第區域守軍多為東方軍團人員,即來自突厥斯坦、俄羅斯、蒙古及其他區域的強徵兵和志願者,其裝備多為俘獲,可靠性差,機動運輸嚴重缺乏。

隆美爾是德國全民最崇拜的將軍,在英國人心中他的軍事才能堪比亞歷山大、漢尼拔(幾乎扳倒羅馬帝國的迦太基名將)、拿破崙。可是他的用兵如神卻讓自己在軍事領導階層裡成為孤鳥,他曾建議希特勒用V1,V2火箭攻擊聯軍,卻被希特勒駁回說那是專門用來對付倫敦,希特勒的嚴斥使他對這位獨裁者不敢違逆。

戰爭後期,隆美爾被捲入推翻希特勒的行動,全家送至集中營。隆美爾服毒身亡,一代名將禍延全家,下場悽慘。。

最長的一日 隆美爾在柏林

命運之神也不站在隆美爾這邊,位於巴黎的德國空軍氣象中心預報未來兩周內將有風暴,諸多德軍指揮官離崗前往外地參加演習,士兵亦獲准休假。而隆美爾竟然也選擇6月5日返回柏林休假,準備面報元首增加在諾曼地的坦克部隊,同時慶祝6月6日太太的生日。

6月6日D-Day,總指揮官不在戰場,將領士兵休假,駐地指揮官初判為假消息延誤反擊時間,隆美爾來不及面報元首增加坦克部隊狙殺登陸敵軍於灘頭,致命的反攻竟在德軍的空窗期突然發動,這一切都顯示盟軍雖然遭到猛烈的抵抗,但勝負早已底定!

歷史無法抹滅殘酷戰爭

數千名士兵遺體,拼湊出恐怖血腥、殘酷無情的的戰爭地獄。

諾曼地海灘留下登陸官兵的足跡可以被海水沖刷掉,但歷史將長久銘記這些戰士的犧牲。

二戰末期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敗,軍隊武器大量傷亡損失,東線戰事瓦解,德軍節節敗退,蘇軍反攻步步進逼;柏林等地區也遭到英美空軍大轟炸。

強弩之末的希特勒仍以空軍和最新的武器V1,V2火箭空襲倫敦。本來是猛虎的德國已萎縮成小老虎,仍不知天高地厚繼續挑釁英國。

英國得到同源同種的美國幫助,軍資實力已超越德國,只是要渡過英倫海峽進行跨海作戰並非一蹴可幾。因此從1942年就啟動終極大反攻的計畫,1944年2月「太上皇行動」在艾森豪就任盟軍總司令後正式落實,只欠東風就可倒數計時對希特勒進行致命攻擊。

D-Day可做為兩岸博弈借鏡

台灣海峽兩岸局勢也是如此,雖然與二戰相隔77年,處於不同的年代,兩岸差異的是相對懸殊的武力與人口,大陸科技的進步已近逼美國,台灣卻要依靠購買美國二線武器,接受美國的保護傘。

中國大陸和台灣相比猶如同盟國VS德國。

但是中國大陸比英美加聯軍更強大,台灣比納粹德國更弱,美國是否出兵協助是「不能說的秘密」,這是殘酷的現實!

德國在慘敗後被瓜分為東西德,和平統一後對世仇英美法和諧相處,仇恨並未代代相傳。太多的新聞報導在諾曼地或其他戰場生死相搏的德軍和英美的老兵都變成朋友,相擁而泣。戰爭時各為其主天經地義,認為是為國家槍殺「敵人」而不是「殺人」。

戰後化敵為友消彌仇恨

戰爭結束後,雙方都死傷慘重,該是重建和平的時候,而非準備第三次世界大戰。

每年5月8日(德國當日簽下降書),歐洲各地,尤其在二戰中勝利和曾經受納粹德國佔領和襲擊的國家,都會以不同方式紀念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的結束,作為向世界訓示戰爭的禍害。

2015年歐戰結束70年的5月8日,18國元首分別在各國舉行紀念活動。

德國國家元首高克承認二戰中蘇軍遭受德軍迫害這一事實並進行道歉。德國聯邦議院和參議院聯合舉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德國總理梅克爾也參加了紀念活動。

英國在大選後,多個黨派領導人擱置大選分歧,共同參與紀念活動。全英有200多在舉行音樂會和燈光秀活動表達紀念。

波蘭北部港口城市Gdansk是二戰打響之地,當地時間5月7日晚,Gdansk市鳴放18響禮炮,拉開紀念活動的序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烏克蘭總統Petro Poroshenko、波蘭總統Bronislaw Komorowski、歐洲理事會主席Donald Franciszek Tusk等各國政要都出席在Gdansk市舉辦的二戰勝利70週年慶祝活動。

法國總統François Hollande向法國二戰英雄戴高樂將軍銅像獻花,點燃無名戰士墓火苗,並發表講話敦促國人不應自滿於現狀,「戰爭並未離我們很遠,在烏克蘭及更遠的中東都有戰爭」。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二戰70週年紀念日時發表談話,讚揚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意義,華盛頓國立二戰紀念館也舉行紀念了儀式。

法國諾曼地Carentan一個人口約6千多人的小鎮,是二戰歐戰著名的戰場,每年都有D-day諾曼地紀念活動。2021年6月6日是諾曼地登陸日77周年,96歲倖存的老兵Charles Shay特別參與紀念活動,也是唯一參與活動的老兵,他是當年奧馬哈灘頭的一名19歲美國軍醫。

諾曼第登陸景象(圖/取自維基百科)
諾曼第登陸景象(圖/取自維基百科)

美國D-Day紀念基金會公布:1944年6月6日死亡人數共有4,414名,其中2,501人為美國人,1,913人為英加盟軍。受傷人數難以確實統計。華盛頓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統計是4,900人死亡,平民不計在內。

戰爭無情 子彈不長眼睛

美國歷史學家 Dr. Will Durant 在歷經四十年完成的鉅作《世界文明史》(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中指出:「歷史只是浩瀚宇宙的一粒沙子,它給我們的啟示是必須〈戒慎恐懼〉」。

英國當代著名史學家Eric Hobsbawm教授在《論歷史》(On History)書中強調:「無論歷史的預測是否禁得起驗證,歷史的<預測>卻是在陳述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過程中自然浮現」。

諾曼地之戰足以惕之!

兩岸若發生戰爭,科技戰取代了傳統戰,首戰有可能是終戰,雖然血流成河、屍體遍野的場景雖不可能再發生,但由於兩岸意識形態與認同感的強烈對立,武統和和統的結局大不相同,生命財產的損失大不相同,戰爭結束的後遺症難以預料。

回顧1950年6月底蔣介石準備發動「虎年大反攻」,三軍停止休假,向日本大量購買血漿,中共也加強備戰。若非美國強力阻止,改變兩岸歷史的一年將是當年的虎年。

明年適逢1950之後的第六個虎年,也是習近平將繼任第三屆國家主席之年,台灣執政黨從拒談「九二共識」到拒買大陸代理的德國疫苗,走的還是反中仇中的老路線。大陸靜默在等,正是風雨來前的寧靜;希望歷史不要重演,只是這次改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終極武統!

*作者為前海基會處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