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川觀點:政府應儘速強化組織結合民間力量,防制疫情與災害

2021-06-11 07:00

? 人氣

1999年921大地震重創中臺灣。(作者提供)
1999年921大地震重創中臺灣。(作者提供)

善用媒體及民間反應之批評建議

災後重建,也面臨很多民代、學者及社會NGO之批評,加上媒體之報導,政府部門會感受不少壓力。政府可以將之視為找政府麻煩,唱衰台灣。但是,在民主社會,面對擁有衆多經費、組織及媒體管道及公權力的政府,這就是他們的權利。2009年,適逢網路媒體興起,各種訊息快速流串,政府能夠靜心聽取他們反應的訊息,調整執行態度及腳步,反而覺得受益不少,政府及災民均同感受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很多事情都是一念之間,當政府開啓主動積極協助整合台灣民間所具有善心的力量,就開啓了一扇愛心大門。面對世界性的COVID-19疫情挑戰,其對人民健康、生活及經濟影響衝擊可謂不舜於莫拉克災後重建或1999年之921大地震災後重建,政府更應好好結合民間力量共同面對及努力。

防止疫情複合災害重創  落實超前部署

而在COVID-19疫情期間,全球因極端氣候所致之自然或人為災害於世界各地持續嚴重發生,包括:中國長冮、淮河等流域之洪患,日本遭受連續颱風侵襲,美國南部颶風及西岸之森林野火煙霧,東南亞各國特別是孟加拉受梅雨造成1/3國土淹沒及羅興亞難民問題,黎巴嫩大爆炸等重大人為事件,均造成各國難民安置、醫療照護能力負擔加重及增加疫情擴散之問題。政府及人民得承擔極大壓力及苦於應對。這也產生了政府面對COVID-19 大流行病複合重大災害之決策矛盾及災害管理挑戰。以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為例:他們探討疫情大流行影響備災及災後復原,公衞及災害應變專家提供在嚴重天然災害中如何安全的進行準備、疏散和庇護,同時保護自己和他人免受COVID-19 侵害,也包括其所造成壓力及強烈情緒的疏解。

莫拉克颱風襲台造成嚴重災情期間,又適逢H1N1新型流感之全球大流行,造成台灣35人人命損失,民眾深受疫情壓力困擾。當時屏東縣林邊鄉土石淹埋,緊急清理後環境惡劣,恐有疫情發生,致有緊急遷鄉之議,幸經政府處理得當,克服疫情及當時救災重建之困境,是台灣第一次面對疫情及颱風淹水之複合災害。

台灣在久旱之後,於5月30日起面臨一波波豪大雨,所幸未造成重大災害及其影響防疫也有限。然而,眼看COVID-19 疫情期間即將進入颱風暴雨季節,並可能隨時碰到大地震之侵襲,在極端氣候下,天然大災害發生頻率增加,政府應該爭取時間加速疫情之控制,同時應該進行複合大型災害發生之預防及準備。

省思及結語

唐獎永續發展獎2014年得主,也是WHO前秘書長格羅·布倫特蘭Gro Brundtland 所共同主持之「全球防備狀況監視委員會GPMB」(WHO及世界銀行於2018年成立),在所提「世界無秩序」報告著眼於從COVID-19 大流行中學到的最大經驗為:1、負責任的領導,2、敬業公民,3、強大而靈活的國家和全球衞生安全體系,4、持續進行與大流行威脅的規模相稱的預防和防備投資,及5、健全的全球衞生應急準備治理。

布倫特蘭之建言值得我們省思及學習。這次的疫情是冠狀病毒及氣候變遷的世界性問題,無法經由相互指責來解決問題,未來也勢必會再次發生。除了吸取過往經驗,廣納各界建言,主動結合民間充沛的愛心及能量,而提升防救災及重建能力是政府責無旁貸之責任。最後建議政府應結合學術界,將本次疫情之相關資訊妥善紀錄、整理研究及分析,保存經驗,據以修法或提升我國未來面對挑戰之解決能力參考。

參考資訊: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官網整體檔案(民國03年),科工館

*作者為台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前政務委員、前行政院莫拉克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及副執行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