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校正回歸」就是「在途」數字?

2021-05-26 05:30

? 人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圖中)22日以「校正回歸」方式統計並公佈確診個案數,不少民眾憂心是22日新增的321確診例個案還要加上校正回歸的400例,但專家解釋事實並非是如此。(擷取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YouTube直播頻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圖中)22日以「校正回歸」方式統計並公佈確診個案數,不少民眾憂心是22日新增的321確診例個案還要加上校正回歸的400例,但專家解釋事實並非是如此。(擷取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YouTube直播頻道)

涉及公眾的事務,都該建立制度。如此才能讓受眾清楚,達到目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例如,會計制度、發言人(媒體公關)制度、政策宣導制度,都該建立程序與方法,才不會造成多頭馬車、遺漏事項及受眾混淆等狀況。

舉會計制度而言,若一個單位每月有應收帳款,在設定結算日,查詢帳戶入帳狀況,就會統計出:應收已收帳款、應收未收帳款(在途帳款)等數字。

因此,當月結算時,就會得知「已收帳款」數字,並不是「應收帳款」數字,因為,在結算日之前,「在途」的數字,還沒出現在銀行帳戶本上。

這樣的狀況,一個單位在公佈財報時,是要公佈「已收帳款」(現金已在當月結算日入帳的數字),還是也要公佈「在途帳款」(現金已在當月結算日還沒入帳的數字),及「上月在途帳款,當月已經入帳」的數字,都必須建立制度與規則。如此一來,利害關係人及相關受眾才會一目了然。

簡單而言,一開始只公佈「現金入帳」數字,就從一而終公佈這個數字。

CDC「校正回歸」的數目,就是「之前在途,當天入帳」的數字。只是,CDC一開始公佈數字時沒有「校正回歸」這個說法與制度,就該從一而終。

若從一而終,從周六(22日)開始公佈的兩個數字加總,就是CDC第一次開記者會公佈的「當日確診數目」。

一年多來,「在途」(資料還在送件的路途)的數目,還沒統計出來,本來就無法公佈,只能公佈已經統計出來的數字。

今年5月之後,「在途」的數字變多,周六(22日)開始,即使一些「在途」的數字已經統計出來,CDC仍應該把已經統計出來的數字公佈就好,(也就是說5月22日的確診數字是700多例)不要突然改變公佈確診數字制度,讓大眾混淆,並產生質疑。

*作者為解構年代公關顧問公司總經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