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輝觀點:民粹是因,缺水缺電是果─如此治國,台灣還有希望嗎?

2021-04-17 06:40

? 人氣

作者認為太魯閣號列車的事故,仍然有人當做一種人為的意外,那些人為台灣之恥。(示意圖,盧逸峰攝)

作者認為太魯閣號列車的事故,仍然有人當做一種人為的意外,那些人為台灣之恥。(示意圖,盧逸峰攝)

首先,我必須先定義,何者為「民粹」!我引用一位台大社會系學生,在他參與過各種社會運動後,感受到「民粹」對台灣的影響,為「民粹」下了一個的定義:是指一個政策雖然符合多數人民的期待,但卻違反「社會客觀公眾利益」。例如,如果有一個候選人高喊「全民健保免費」一類譁眾取寵的口號,這雖然會讓選民感覺很爽,但顯然違反社會的客觀公眾利益,所以這種行為就是「民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位同學更舉例:第四核能發電廠,這種關係台灣能源發展的重大公共興建案,竟然不是用專業的角度來討論或辯論,而是由林義雄先生一人絶食給了壓力,就由政府宣布封存。試問:一個人綁架了公共政策的討論空間,這不是民粹治國嗎?

我們不能學學台灣歴史的敎訓嗎?

翡翠水庫決策背景及敎訓

民國60年代,蔣經國先生開始建設台灣,工商急速發展,大台北區用水需求大增,枯水期常有缺水現象,於是民國66年林洋港先生擔任台北市長之初,為解決可能的枯旱缺水之苦,決心興建翡翠水庫。

水庫壩址距臺北市僅30公里,籌建之初,遭逢極大反對聲浪,認為水庫萬一於戰爭時遭受攻擊或地震大壩受損潰堤,將立即危害台北市的安全;甚至誣指洋港先生為「共匪同路人」,以「陰謀水洗台北」作惡意攻訐。當時,由老立委胡秋原先生,帶頭聲嘶力喊的反對,主要理由仍然是安全及國安的考量!

惟當年仍是威權時代,反歸反,仍不致於佔領立法院或用一些恐嚇及非科學的語言來造成人民的恐懼!林洋港先生力排眾議,堅持興建,乃獲當時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先生之支持,在歷經林洋港先生、李登輝先生、邵恩新先生、楊金欉先生及許水德先生等五位市長之接續努力而完成。民國76年水庫竣工後,確實發揮了『蓄豐濟枯』功能,使大臺北地區民眾免於澇旱之苦。

民粹式的漫駡,爽爽的享受建設

1997年國民黨政府譲高鐵公司得標開始規劃興建,2000年政黨輪替,民進黨繼續興建。當時,高鐵被國民黨駡成「破銅爛鐵」,如今高鐵不但拉近台灣南北的距離!罵的人,現在爽爽的搭,不會汗顏嗎?

以目前台北市為例,為國內外人士讃不絕口的台北市捷運,當年參選台北市長的候選人,陳水扁先生就說,他當選後要拆掉木柵缐!結果呢?當年的台北市長,黃大洲先生,力主拆中華商場、拆違建再建大安森林公園及基隆河的截彎取直,不僅解決了水患更造就了今日内湖有秩序的規劃,當年的黃大洲市長也被罵得體無完膚!目前這些建設可以說是台北市的驕傲!

這些歴史的事證告訴我們:對的事,尤其公眾有利的公共政策,不要受到民粹的影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