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觀點:揭密上乘功夫的奧妙和傷病問題

2021-08-01 05:40

? 人氣

中共統治大陸後,先掃蕩武林,後強行以「體操化」改造傳統武術,制定官方傳武套路和評價標準,太極拳裡充斥了無內修功夫的「纏絲轉」,這樣就會導致健身層次不高而傷膝傷身有餘,然後,傳武比賽比較的是「表演技藝」,到處有轉身動作的「優美演技」,傷病更是難免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內修不高,外練過多,導致傷膝和傷身。練拳練功必然損耗身心,甚至於導致傷病,這與奧運會運動員的運動傷病的原因是相似的。但是國術上乘功夫講究內修道氣功,而道氣功是最高級最重要的養生功夫也是內勁之本源,道氣功能夠使練拳練功的損耗得以滋養和補給,避免傷病而強功和延年,如七十歲左右的李存義還能一一擊敗眾多挑戰者,可見內修功夫的驚人功效。但是如果內修不高或者不足,外練過多,就會產生傷病。

(三)、不注重坐檔,身法中正成了「中直」,稍不注意,纏絲勁和體重的壓力容易直直落在膝蓋上。而以鬆沉勁為第一,才會注重坐檔,坐檔必然上身有程度不一的前突,這樣上身與下盤之間有曲,腿必相應有曲,體重和勁力會通過有曲的身法主要落在足上,至少體重和勁力不會直直落在膝蓋上。身法「中直」如果勤練站樁,必造成膝蓋受力過多過久,容易傷膝。除楊氏太極拳之外,多數太極拳派別以纏絲勁為第一,而身法「中直」是有利於練纏絲轉和發纏絲勁的,這是陳氏太極拳身法「中直」的功法上的原因。傳統楊氏太極拳以鬆沉勁為第一,因此坐檔使得上身前突。陳氏太極拳以纏絲勁為第一,因此使得身法「中直」。上身前突和後坐檔,不必移步而重心和身法就能夠在兩足之間前後靈活移動,故而有攻防的「戰術縱深」,不移步就能夠前攻後閃,後坐檔有利於藏檔護檔,身手前突,手長如蛇,極大化發揮長拳之法、粘纏之術等。所以八卦拳、杨氏太極拳皆用這樣的拳架,八卦拳還要加上步法靈快神出鬼沒,威力尤大。但是這是古法,楊氏太極拳從楊澄甫開始向社會傳播,有了養生化和推手化的一面,所以楊氏太極拳也出現了身法「中直」的拳架,這是簡易化的,不是古法的散手架了(楊氏太極拳正宗拳架見楊守中錄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e07WyY0C0)。中共統治大陸後,掃蕩武林且以體操化改造傳統武術,身法「中直」成了官定傳武套路的「標準」,然後,成為武林的流俗,還越界蔓延到中華民國的臺灣地區。最後,值得一比的是屬於外練外力的現代搏擊,無論踢拳還是拳擊除了特別打法之外,多數是身法「中直」的,因為身法「中直」才能發力較大和快速連擊,身法「中直」是配合外力運行的特性的。中共官定傳武套路的身法「中直」,應該是效法了俄國的現代搏擊還有體操,這是俄化或者說西化的,完全是「學步失步」。但是這種外力的拳架無論功夫上還是技法戰術上,都不能與坐檔身手前突的內勁拳架相比,中共主張去技擊化和俄化(西化),凡事都會變得顛倒和荒唐。然而可惜的是現在的傳武界養生化和運動化了,也不從這方面深思了,健忘了自己的古法正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