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美國辯論戰略選擇,臺灣何言以對?

2021-04-13 07:10

? 人氣

中國海軍艦隊正在進行海上操演。(翻攝網路)
台灣人普遍對戰爭缺乏憂患意識。圖為中國海軍艦隊正在進行海上操演。(翻攝網路)

綜觀上述民調結果,首先,我認為臺灣年輕人對戰爭缺乏憂患意識,是因為對外部環境的變化「無感」。教育和輿論都沒有提供足夠的訊息,讓年輕人能夠對國際形及中國大陸形勢做出客觀判斷,臺灣的政治生態也影響年輕人的判斷。其次,臺灣人民過度寄希望於美國的保護,這是因為對於臺灣戰略地位形成美國無法「失去臺灣」產生的錯覺。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時指出:「從這個思路看,只要中美關係不佳,中共軍演愈烈,美國也就愈發騎虎難下,不得不加深美臺關係,臺灣人反而覺得更安全。」

「美國在臺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及「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4月8日聯合投書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指出臺灣人民需要對他們的前途有信心,而非一直被提醒他們的脆弱;如果美國政策真想幫助臺灣,必須超越關注軍事威脅,要將臺美經濟關係現代化、協助臺灣對外貿易多元化,為臺灣在世界舞台獲得尊嚴和尊重提供平台。

我同意上述美國學者的看法。臺灣不應成為中美權力競賽的戰場,更不應成為任何一方的籌碼。臺灣應加強與美國的雙邊經貿關係,也希望美國在臺灣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整合的過程中,助臺灣一臂之力;同樣地,我認為臺灣也應該深化兩岸的經濟交流,並希望對岸思考,兩岸在區域多邊主義舞台上的和平共處之道。

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造成的衝擊,不只有世界地緣政治板塊的移動,更包括全球經濟受到破壞性影響。疫後經濟復甦是全球各國面臨的當務之急,故戰爭不應是臺美中三方關切的話題,臺灣更沒有理由變成話題的焦點。

「臺獨」就意味著戰爭,因此「臺獨」是個「假議題」。臺灣任何政黨和政治人物意圖「弄假成真」,就要準備接受戰爭的洗禮。臺灣無人想要戰爭,美國也不會為「臺獨」而戰,所以臺海因「臺獨」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不大。中共目前高喊「反獨促統」,「反獨」是為「促統」掃除障礙,中共對臺政策仍強調「和平統一」,所以才有習近平3月視察福建時提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說法。

中共統一臺灣觸及美國的地緣政治利益,雙方是否因此爆發軍事衝突,應在中共的算計之中。但實現兩岸統一,仍非中共議程表上的優先選項,所以目前臺海因統一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也不大。然而,我們不排除中美因一場「圍堵與反圍堵的鬥爭」而擦槍走火,地點或許就在臺海、東海或南海。臺灣的因應對策為何?這應是執政國安團隊進行兵棋推演的一個重要「想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