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薰觀點:《江/雲.之/間》─戀人的遺憾,時代的詩篇

2021-04-10 05:40

? 人氣

舞台主印象,是兩度入圍美國東尼獎舞台佈景設計的Daniel Ostling設計。(照片/表演工作坊提供)

舞台主印象,是兩度入圍美國東尼獎舞台佈景設計的Daniel Ostling設計。(照片/表演工作坊提供)

記憶是個盒子,不要輕易打開,勿擾亂裡面發光的灰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記憶是個魚塘,每一條魚,都是一個不同的回憶。」--《江/雲.之/間》

很少有一對戀人,在兩個城市,間隔了40年之後,依然對彼此念念不忘,故事成為一個時代的刻痕縮影,一個充滿遺憾回憶,讓人感傷不已的時代詩篇。

很少有一個劇場作品,在間隔40年之後,能把其中的1/2,重新補缀,發展為一個全新的完整作品。在貫穿時代、加入後設人物情節,添入平實生活點滴,新的城市共同記憶之後,更閃爍著溫度,和時代動人的光芒。

導演賴聲川近年將重心移往上海劇場發展,一晃11年,其間,沒有在台灣推出新的劇場執導作品。

11年後,賴聲川回來了,他選擇了江濱柳和雲之凡,這對台灣劇場史裡,最著名、也最讓人嘆息的一對時空錯置的戀人,為其重新添加血肉,發展為全新的劇場作品《江/雲.之/間》。向台灣劇場,以及華人劇場最著名的一對戀人,也向台灣一個極為特殊的時代致敬。

導演賴聲川與【表演工作坊】,在首演於1986年的《暗戀桃花源》裡,創造了江濱柳和雲之凡,這對因戰亂而離散的戀人。

他們在1949年上海黃浦灘頭道別之後,再沒有見過面。彼此都不知道對方已身在台灣,命運的安排,男婚女嫁,但他們之間的思念和愛意,卻從來沒有因此而褪色。

直到江濱柳病危,在報上登了一則尋人啟事,兩人再見面時,已在台北的病房之中、已是兩鬢斑白的老人。

這距離他們1949年在黃浦江畔道別,已過了40年。

當年賴聲川創造出《暗戀》與《桃花源》,一悲劇、一喜劇,一現代、一古典,兩齣劇並排「劇中劇」的複式結構,成為表演工作坊歷久不衰的經典作品,並被《紐約時報》稱為當代最受歡迎的華人戲劇。

這齣戲當年的演出,其實很重的部分,是放在借用諸多傳統戲劇肢體語彙的《桃花源》段落上,對於江雲之間,僅有黃浦江畔和醫院兩個場景,並來不及有太多的細節和描述。

當年的留白,時空跳接的諸多空缺,加上江雲兩人在黃浦江畔鞦韆迴盪的經典畫面,多少在觀眾心中,留下些許惆悵、些許遺憾,和幾多想像,但也產生文學與藝術性,微妙的距離美感。

誰也沒料到,2021年,賴聲川終究把江雲之間的故事,發展成獨立完整的作品《江/雲.之/間》,距離原型的《暗戀》,同樣也是過了近40個年頭。

《江/雲.之/間》,說的是回憶,是遺憾,也是遺憾的綴補。

那些關於江雲之間的故事,關於上一代流離來台的心境,諸多生活點滴瑣事,大時代裡平凡、卻又不平凡的許許多多事,說了,沒說、和來不及說的,透過一封封江濱柳和雲之凡親筆寫下,卻來不及寄出的信,透過賴聲川洗鍊又充滿人生哲理的台詞,以及演員精彩表現,寫下感傷又動人的篇章。

像劇場裡,一幕幕如九宮格般揭開的記憶盒子,希望一切來得及綴補起遺憾。

「記憶是個盒子,不要輕易打開,勿擾亂裡面發光的灰燼。

記憶是個魚塘,每一條魚,都是一個不同的回憶。」

開場低沉磁性的旁白,揭開了記憶的序幕。

張震第一次的劇場演出,飾演最新一代江濱柳,正斜坐舞台左側書桌前,帥氣而瀟灑。蕭艾第四度演出雲之凡,在舞台右側桌前低頭伏案著,一身雪白,正是純淨如江邊雲朵的戀人。

第一次演舞台劇的張震,賦予江濱柳人物更豐富的血肉肌理。  (照片/表演工作坊提供)
第一次演舞台劇的張震,賦予江濱柳人物更豐富的血肉肌理。 (照片/表演工作坊提供)

兩人分在舞台兩側,各自書寫著給彼此的信,訴說一件件離別後的瑣事心緒,一件件心頭上的遺憾。

舞台主印象,是兩度入圍美國東尼獎舞台佈景設計的Daniel Ostling設計,雕花的、刷舊的、手繪的精緻盒子,一個個堆疊拼湊成舞台框架,隨著人物穿梭移動其中,一次揭開一個盒子,就是一個場景,一個時空,和一次江雲之間的追憶。

記憶的百寶箱,在多變的時空變化中,飄散著一股極為馥郁、極為迷人的氣味。

一男一女的綠衣郵差,不時穿插出現在舞台上,伴著熱情神秘的探戈音樂,舞著獨特的「江雲探戈」,一封封灑向天際的信件,正是寄不出,也收不到的思念之舞。

書信串接的回憶,是《江/雲.之/間》的劇情中軸,賴聲川特地邀請曾經參演過《暗戀桃花源》的演員群,共襄盛舉,一起書寫情書。已經是作家的第二代雲之凡林青霞,率先寫下了兩人離別後暫返昆明,卻從此一別數十年的第一封信。

『濱柳:多變的戊子年終於結束了,我們倆從黃浦江邊的鞦韆下分手也已一百天了。這些年來,經過抗戰到現在的國共內戰,在紛紛擾擾的亂世中,能夠一家齊全的吃上一頓年夜飯,真是百感交集。昆明過年家家戶戶到處都舖滿了松針,那個味道真好聞……。』

林青霞清麗的筆觸,由第三代雲之凡的蕭艾口中唸出,自然出色的聲線表現,分外動人。

這次的男女主角,相當特殊,由兩組男女演員同時擔任,並同場演出,當一組江雲唸出書信時,另一組江雲則在背後記憶盒子裡演出。

兩組演員同扮演男女主角,B組的江濱柳,和A組的雲之凡,在上下記憶格子呈現,仍是不斷錯過。(照片/表演工作坊提供)
兩組演員同扮演男女主角,B組的江濱柳,和A組的雲之凡,在上下記憶格子呈現,仍是不斷錯過。(照片/表演工作坊提供)

藉由一封封信件透露出的線索,認識江雲近40年的觀眾,終於明白,原來,雲之凡剛到台灣時住在中和,因為那裡是滇緬部隊來台的落腳之處,可以經常吃到懷念的家鄉味。

知道江濱柳曾住在東門市場附近,在女中任教,知道雲之凡家人請客時,會到中山堂附近的山西餐館用餐,思念戀人時,會望著月亮。

知道江濱柳有幾位好朋友,一位是台大教授,並曾目睹了當年台大哲學系事件。

透過舞台呈現的「現在」,則知道,雲之凡之後嫁給了一位台籍醫生,醫生待她溫柔而深情。知道江濱柳的小姑,把在上海菜市場磨練出的本事,拿到台灣夜市來用,結果,發了一筆小財。

當兩組演員互換交錯,呈現當下與回憶,加上文字、聲音及影像,多重交疊出豐富的意象,是賴聲川又一個「時空並置」的特色,嶄新劇場形式的呈現。

歌手胡德夫在不同的記憶格子裡,現場演唱,是全劇另一出格,另一複式結構。

當他彈著鍵盤,輕唱《太平洋的風》,娓娓述說,勾勒1950到1980年代的點滴台北軼事,包括胡、賴兩人結識同唱西洋音樂的餐廳、蔡琴還是高中生、周夢蝶仍在明星咖啡廳的騎樓下....。

胡德夫,如太平洋的風般溫柔的歌聲,吹拂著顛沛流離的一群人,也吹拂著一個即將消逝的世代。

「最早的一件衣裳, 最早的一片呼喚 。

最早的一個故鄉,最早的一件往事。

是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 吹過所有的全部。

裸裎赤子, 呱呱落地的披風 ,

絲絲若息, 油油然的生機。」

我想,那歌聲是溫柔的撫慰,與敞開地全然接納。

關於江雲之間,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兩人先後來到台灣,卻互不知情而不斷錯過。在江濱柳病危前,為什麼兩人不能早幾年遇見,早幾年刊登尋人啟事?

雲之凡在信中寫下,「這些年,你有沒有想過我?」然後為自己劃下思念的休止符。1988年的雲之凡鼓起了勇氣,在江濱柳的墓前,讀出了她寫給江的最後一封信,江、雲之間從此放下。

劇中張震在台北街頭,曾瞥見一輛20號公車上,一個像極雲之凡的身影,而在大馬路上追逐公車,一路狂奔,一幕極為出色的演出,或許,也已經是答案了。

江濱柳還有一句台詞,下了經典的註解。他說:「想想自己真是個大笨蛋,為了一個回憶,錯過了一切,還是我的人生比誰都富裕,因為我是這麼濃郁的活過?」 

右上,《江雲之間》呈現詩意的史詩。(照片/表演工作坊提供)
右上,《江雲之間》呈現詩意的史詩。(照片/表演工作坊提供)

導演賴聲川也透過雲之凡寫給曾孫女的的信,透露了他想要傳遞給觀眾的訊息:「我們短暫停留在這個世界上一小段時間,是誰在寫我們的生命?總的來說,雖然不圓滿,我在人生中還是找到一點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原來命運是客觀的,幸福是主觀的」。

《江/雲.之/間》,40年來回,填補了許多未竟的遺憾,賴聲川帶著幾代《暗戀》的演員,一起填補了空白,完整了角色的細節血肉,把這動人的故事繼續說完,也讓賴聲川在年過60的劇場生涯裡,在劇場雲湧的江雲之間,至少,不曾錯過,不留下遺憾。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藝文觀察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蘭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