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的真相:《低端中國》選摘(3)

2021-04-17 05:10

? 人氣

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問題遠遠不只農民所遭遇的那些。在中國,農民加上農民工,足足占了中國14億人口的一半以上,平均每個農民的耕地只有一點5英畝,非常沒有效率,經濟規模在全中國經濟體中只占10分之一。但是農地的價值卻不只是那些收割的作物。今天,盡管農民不准買賣土地,但是土地買賣所得卻占全國數萬個縣、市、鎮、村政府每年歲入的至少一半以上。依照1998年頒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官方劃分為「農地」的田畝如果符合該法模糊界定的「公共利益」,得以改為工、商業用地。這樣,官員便可以較高的價格把土地合法賣給開發商,讓飢渴的開發商人在城郊建造住商大樓。著有《富國強兵之後:中國的百年復興及下一步》的記者兼作家夏偉(Orville Schell)說:「全世界沒有一個經濟體一直處在這種異常狀態中,一邊將土地收歸國有,一邊又轉賣出去,真的很虛偽。這是對國家經濟殺雞取卵的作法,永遠都不會持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城市的官員既然能夠以遠低於市場的費率取得土地及貸款,自然紛紛搞起城市擴張,廣建巨大的購物中心、怪異的政府辦公大樓。土地便宜,輕易取得的土地信用造成了中國常見的「鬼城」現象。揚州、古城江蘇,現在都有大量豪華住家大樓擱在那裡沒有人住。美國投資經理人吉姆・查諾斯(Jim Chanos)在2010年說中國這種現象是「杜拜乘以1000倍,或許不只」。他預言中國的經濟將會大崩盤。

城市貸款蓋房子之時,也是拿土地質押。截至2017年底,中國各地方政府負債總額已達29.95兆人民幣,相當於4.3兆美元。根據標普全球評等(S&P Global Rating)計算,這筆負債總額,加上預算外赤字或隱藏性借款40兆元(5.8兆美元),總共占中國GDP的百分之60,「很驚人」。因為債務成長,因此就拿從土地方面來的歲入來付利息。物價下跌,財產值縮水又在全中國引發各地方政府一連串的債務違約。標普的一份報告說:「因為巨大的信用危機,潛在債務量形同一座冰山。」

*作者羅谷(Dexter Roberts),是美國駐派中國的資深記者,從1995年開始採訪報導中國長達23年,曾任《商業周刊》(Businessweek)中國社長與《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中國社長,採訪過無數中共高層、中國或外資企業的高層執行長,足跡遍布全中國各省,包括新疆、西藏等偏遠敏感地區,以及香港、澳門和台灣。本文選自作者第一本著作《低端中國:黨、土地、農民工,與中國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八旗文化)

低端中國書封。(八旗文化提供)
《低端中國》書封。(八旗文化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