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一場祈雨法會看見了什麼?

2021-03-10 06:50

? 人氣

農委會農田水利署委託大甲瀾宮祈雨,台中市長盧秀燕全程參與。(翻攝自盧秀燕臉書)

農委會農田水利署委託大甲瀾宮祈雨,台中市長盧秀燕全程參與。(翻攝自盧秀燕臉書)

去年一個颱風都沒來,眾人額手稱慶,咸謂風調雨順。孰料,今年以來中南部水情告急,水庫紛紛見底,但鋒面就是不肯南下,變成「風調雨不順」。水利署沒招了,居然請大甲鎮瀾宮舉行祈雨法會,結果是法會前一天晚上下了一場雨,法會之後卻豔陽高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想到《詩經》中兩句,「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說的是希望下雨卻大太陽,其實卻是譏刺政治——執政者言而無信。(典故不贅)

人民對「天不下雨」是認命的,可是對執政者的施政態度,他們的感受則是直接的。

今年的旱象有多嚴重?以近30年的紀錄,排名才第4,第一名是1993年,從9月上旬到次年4月中旬,為期7個月的乾旱。當年的情況記憶尚在,全台從北到南都限水、停水或分區供水,全國民眾一致抗旱,終於熬到5月梅雨季才稍稍舒緩旱情,那一年,各地一片祈雨法會甚至三步一拜,五步一跪的祈神遊行。

可是大眾的矛頭並沒有指向政府,事實上,當年從總統(李登輝)到鄉鎮長都跟人民一齊抗旱。

相對於現在,水利署請宮廟舉行祈雨法會,一方面顯示政府已經束手無策——沒有方法也沒有行動了;另一方面,政府對法會的態度跟「活動發包」沒有兩樣,主管官員甚至不到場,反而是地方首長(台中市長)率地方官員又跪又拜了兩小時。

再拿最近喧騰的新聞「桃園觀塘藻礁」來對照,政府對生態保育與環境保護的態度輕忽之外,公投連署書陡然湧出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政府的作法激起反感,而反感的來源主要是蔡英文曾經親筆寫下「藻礁永存」字條。這種反感是累積的,從之前的萊豬風波,就是衝著民進黨(包括蔡英文)言而無信而來。

民進黨言而無信已經不是新聞,這兩件事更大的問題是「背叛」了過去的盟友環保團體,除了那些「被團結」進入政府的環保人士之外,環保團體幾乎看清楚了:民進黨說關心環保,都不是真心話。

東漢的魯恭擔任中牟(今河南鄭州市內)縣令時,河南地區發生蝗災,可是中牟卻完全沒有災情,河南尹(相當省長)袁安派肥親(人名)去實地查察。魯恭帶肥親下鄉去看田野實況,兩人在樹下歇息,有一隻雉雞走過,停在一個小童腳邊。

肥親問小童:「你怎麼不抓牠?」小童說:「不行,牠要養育雛雉。」肥親回去向袁安報告:「蟲不犯境是一個奇蹟,教化及於鳥獸是第二個奇蹟,小童都有仁愛之心是第三個奇蹟。」袁安公開褒獎魯恭,魯恭後來做到大司徒(宰相)。

上述故事有可能言過其實,但卻能闡述一個理念:官員施政能夠發自內心的仁民愛物,保育與環保觀念就能深入民眾之心,包括孩童。

一場祈雨法會,或許過了就過了,沒人記得,但是卻看到了不少東西,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

*作者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