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十九大」後兩岸融冰?蔡政府完全零分的新答卷

2017-10-13 06:10

? 人氣

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於18日登場。圖為中國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美聯社)

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於18日登場。圖為中國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美聯社)

一、蔡政府對「十九大」的判斷?

北戴河會議結束後,中共「十九大」(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在本月18日粉墨登場,廣受各方揣測的高層權力變動和人事布局也終將撥雲見日,將結果正式昭告天下,結束這段時間以來紛擾的外界種種傳言和內部派系鬥爭。許多觀察者便認為,中共在「十九大」之後,由於國內政治情勢底定,因此在國際應對策略上會有別於這「十九大」之前,需要應付國內政治需求,而有所變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從國內的角度來看,如果抱持上述觀點,便可能會認為,中共在此之前對台的強硬政策,係出自於國內政治需求。具體來說,就是將習與中共高層對台的鷹派言論和行為,例如「地動山搖」、限縮陸客,視為是習為與中共其他派系進行權力鬥爭、競逐「十九大」的人事布局,而迎合國內民族主義的言論和行為,並非是習真正的對台策略和態度。

此種論據的基礎,就來自於習對台政策,因2014至2016國民黨選舉大敗和太陽花—「天然獨」的現象,而在中共內部受到批評,被認為對台表現過於軟弱。所以說,為避免在對台政策上落人口實,影響其在「十九大」的權力布局,因此習必須違心地對台採取強硬態度,直至「十九大」後,待習一統江山,毋須顧慮黨內派系鬥爭時,自然會放緩其對台政策。

上述的論述,雖然看似合理,不過事實上,由於此套論述的理論基礎皆建立在習近平一人之上,所以一旦習近平的對台傾向不如預期,則此套論述就將通盤作廢,因此這在推斷上自然有過分理想主義之嫌,僅能作為一種解釋源。

然而有意思的是,蔡英文和賴清德似乎雙雙傾意於此種論述,並且似乎有所預謀地在本月針對中共「十九大」和兩岸關係發表公開看法。而作為憲法上兩岸關係執掌者的蔡英文總統,就率先在本月1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希望在中共「十九大」後,雙方能夠再思考,如何讓兩岸架構走向新模式,讓兩岸關係更活絡一點;同時蔡也強調,在重大議題上,雖然中共覺得我方沒有達到他們的目標,但我方已經盡了最大的善意;她(蔡)的政府會繼續依據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立場不變。

新晉閣揆賴清德則是在蔡表述後兩天,在立法院質詢時談到我們應對「十九大」後的中國領導人或中國抱持期待,蔡總統的善意說、承諾不變,行政院也會秉持這樣的原則推動,希望中國會有善意回應;賴同時表示,蔡總統在就職演說就釋放出許多善意,可惜中國沒有用同樣的善意來對待台灣,蔡總統再次用高度對北京提出期待,希望有好的結果。

歸納蔡與賴的言論,就可以明確理解,民進黨政府目前在兩岸關係上就是以時間來換取空間,期望中共在「十九大」結束後,能採取與之前不同的政策,並且同時暗示,由於民進黨政府在此之前已經釋出許多善意和讓步,已經退無可退,因此在「十九大」之後,該釋出善意,有所讓步的就是中共,明確畫出了蔡政府的兩岸政策底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