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二性》到《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 不可不讀的10本女性主義經典

2017-10-10 17:53

? 人氣

《女太監》(The Female Eunuch,1970),潔玫.葛瑞爾(Germaine Greer)著

潔玫.葛瑞爾(Helen Morgan@Wikipedia / CC BY 2.0) )
潔玫.葛瑞爾(Helen Morgan@Wikipedia / CC BY 2.0) )

澳洲籍英國學者葛瑞爾使用大膽粗獷的語言,分析父權如何加深性別刻板印象。她認為,消費主義、浪漫愛情、核心家庭生活模式等因素協助父權結構壓抑女性,使她們逐漸放棄自主權和主動性,女性的精神層面遭到閹割,因而變成女太監。葛瑞兒指出,男人憎恨女人,但女人不明白箇中原因,同時被教導憎恨自己。葛瑞爾強而有力地批判父權傳統社會為女性設定的「刻板印象」,鼓勵女人衝破男性中心文化打造的性別牢籠,挑戰一夫一妻制等「傳統性別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違反我們的意願:男人、女人與強暴》(Against Our Will: Men, Women, and Rape,1975),蘇珊.布朗米勒(Susan Brownmiller)著

1975年10月,蘇珊.布朗米勒與《違反我們的意願:男人、女人與強暴》合照(AP)
1975年10月,蘇珊.布朗米勒與《違反我們的意願:男人、女人與強暴》合照(AP)

《違反我們的意願》成書時,社會對於強暴受害者的態度非常不友善,人們普遍傾向檢討受害者,認為他們「一定是做了什麼事,才會有這種下場」。美國女性主義作家布朗米勒反駁這種看法,並將性侵定義為一種「與色慾無關,而是關於暴力和權力的犯罪」,並強調強暴是施暴者「出於清醒意識的威嚇行為」。《違反我們的意願》的影響力遍及全球,改變了大眾對於性侵的看法,甚至促成相關法律的修改。

《超越分裂:女性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形成》(Beyond the Fragments: Feminism and the Making of Socialism,1979)

《超越分裂》由英國學者羅博瑟姆(Shelia Rowbotham)、澳洲籍英國學者琳恩.薛高(Lynne Segal)、英國學者希拉蕊.溫萊特(Hilary Wainwright)共同撰寫。該書將「社會女性主義」的意識形態應用於不公平社會中的複雜問題,希望能同時解除女性在經濟方面和文化方面受到的壓迫,並嘗試凝聚各派的左翼女權團體。《超越分裂》檢視女性與國家的關係,其探討的議題與使用的術語相當跟得上時代,因此深具影響力。

《我不是女人嗎:黑人女性與女權主義》(Ain't I a Woman? Black Women and Feminism,1981),貝兒.胡克斯(bell hooks)著

胡克斯(Alex Lozupone (Tduk) @Wikipedia/CC BY-SA 4.0)
胡克斯(Alex Lozupone (Tduk) @Wikipedia/CC BY-SA 4.0)

第二波女性主義的論述幾乎從白人中產女性的經驗出發,為此招致許多種族歧視的疑慮與批評。美國黑人作家胡克斯的《我不是女人嗎》補足第二波女性主義之不足,探討黑人女性在種族與性別受到的雙重歧視,同時分析她們在社經與教育的困境。胡克斯的著作關注所有女人的處境,尤其是貧窮女性與邊緣女性,這點也體現在她的另一本書《女權主義理論:從邊緣到中心》(Feminist Theory: From Margin to Center)裡。胡克斯為弱勢者發聲,她的主張也影響「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等平權運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