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中美「戰略空窗」,兩岸能做什麼?

2021-01-26 07:10

? 人氣

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第46位美國總統後,立即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簽署了第一份行政命令。(美聯社)

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第46位美國總統後,立即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簽署了第一份行政命令。(美聯社)

拜登終於進入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Oval Office),但總統的大位還沒有坐熱,就忙不迭地簽了一大堆行政命令,可見前任留下的爛攤子有多難收拾。根據美國民調機構YouGov與美媒《CBS新聞網》聯合發布的一項調查,超過半數受訪者認為,對美國生活方式構成最大威脅的,並不是「境外敵對勢力」,而是「其他美國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過川普執政四年的折騰,目前中美關係惡化的程度難以想像。不要說重現當年建交時的盛況,連回到歐巴馬政府時期都談不上。拜登現在的感覺,恐怕只能用「巧婦難為」來形容。

而就在美國政權交接前夕,時任國務卿龐畢歐宣布,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族及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犯下「種族清洗與反人類罪」。中共外交部也不甘示弱,在拜登就職演講結束後不久,即宣布制裁包括龐畢歐在內的28位美國前政府要員。

表面上,中共的動作是針對卸任的美國政府,但後果卻必須由現任政府概括承受。新任國務卿布林肯(Antoni Blinken)公開肯定川普的對中強硬政策,一般認為是為了迎合國內的反中氛圍;但「川規拜隨」的結果,可能是「順了姑意逆了嫂意」,「安內」不足以「攘外」。

川普當初以貿易戰掀起中美戰略對抗的序幕,雙方雖以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鳴金收兵,但新冠肺炎又開闢了另一個戰場。拜登雖反對川普單挑貿易議題與中共「捉對廝殺」,但雙方已經達成的協議,不可能久拖不決。畢竟,對外經貿還是會影響受疫情衝擊的美國國內經濟。

拜登與川普在中國政策方面最大的不同是,拜登要結合盟友之力,共同遏制中國。但美國在歐亞兩地的傳統盟邦,卻覬覦中國大陸的龐大商機,在長期安全和短期經濟利益之間難以取捨。中共「國家統計局」1月18日公布,2020年中國大陸經濟增長了2.3%,美日歐的經濟產出則急遽下降;中國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預測,大陸經濟今(2021)年將增長7.8%。這些數字對於國內經濟受疫情影響的日本和歐洲許多國家,都是「禁不住的誘惑」。

綜上所述,拜登上任後,中美若想完成二度「關係正常化」,恐怕需要經過一段空窗加上磨合的過渡階段。

在美國選後這段政治混沌的時期,中共刻意壓低其「戰狼外交」的姿態,旨在保留與美國新政府談判的空間。例如,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布林肯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的強硬表態時,調子放軟了很多。華春瑩強調,中方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與美方發展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關係;希望美方正確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與中方相向而行、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確的軌道向前發展。這些外交用詞語帶緩和,不欲激發雙方隔空叫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