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波專文:是誰創造了日本語?

2021-01-24 06:20

? 人氣

多語系的融合與交流

戰後的學者們拓寬了視野,開始注意到語言與整個文化的關聯性,大致顯示出2種努力的方向,一是探尋日語與阿勒泰語系以外的其他語言之間在體系上的關聯,另一是假設在阿勒泰語以前存在著另一種基層語言,而這種語言一直影響到日後的日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第1種努力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的是京都大學的西田龍雄,其主要研究領域是藏緬語系的語言。他研究了日語和藏緬語的古語形態,發現2種語言不僅在語法構造上具有相同性,而且在動詞的活用形方面、在動詞的否定形、禁止形和形容詞、人稱代詞等方面都有相當的對應性,在基礎詞彙和重音上也具有對應性關係。他得出的結論是,古代日語受到數種語言的不同影響,「而日語的核心部分則與藏緬語系的語言來源於同一個祖形。」不過,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大多數學者的認同。從前述的日本人由來中,似乎也難以得到有力的佐證,因為早期的日本原住民來自藏緬一帶的可能性不大。

第2種努力是試圖假設在阿勒泰語傳入日本之前就已有一種別的基層語言存在,日後的日語是最初的基層語言與此後傳入的阿勒泰語以及其他多種語言混合而成。經過多位學者的努力,最近得出的結論是,日語是以南太平洋群島的語系和阿勒泰、通古斯語系為基本構成要素的混合語。這一說法,從早期日本人的由來中,可以獲得較大的支援。

綜合各家的學說,我做個簡單的總結。大致可以認為,早期從南方移居日本列島的原始居民帶來了最初始的語言,從東北亞過來的移民則帶來了阿勒泰語系的語言,此後在繩紋時代前期以後,即西元前3000年前後,以西日本為中心,陸續從中國大陸的長江流域或以南的區域傳來了前農耕階段的照葉樹林文化。到了繩紋時代後期和晚期時,照葉樹林的文化逐漸在西部日本地區傳開,來自東亞大陸的語言也自西向東傳播開來,同屬照葉樹林文化帶的雲南一帶過來的移民也許會帶來部分藏緬語系的因素。西元前3世紀前後,主要經朝鮮半島過來的東北亞移民帶來了農耕文明的同時,通古斯語言隨之陸續傳到日本列島,而來自中國江南一帶的移民則會帶來吳越地區的語言,這些語言因素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尤其是隨著日後農耕文明的傳播,彼此間互相交融、碰撞、匯合,最終形成了古代的日本語。

語言不僅是人們彼此交流的工具,從它的語言構造、語法語序、語彙、語音各個方面,無不顯示出使用該語言的民族的思維特點和表述方式。因此了解日本語的來源,也是把握日本文明的重要方面之一。

20210120-《被隱藏的日本史:從上古生活到政治革新》書封。(時報出版)
《徐靜波講日本史》書封。(時報出版)

*作者為上海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副理事長,曾在日本神戶大學、東洋大學、京都大學等擔任招聘教授。本文選自作者著作《徐靜波講日本史》(全二冊,時報出版)之《被隱藏的日本史:從上古生活到政治革新》,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