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用評級仍是金口玉言?中、英被調降信評等級 怒批評鑑「過時」

2017-09-24 20:00

? 人氣

不可或缺

沒有評級的債券發行成本高,流動性低,通常乏人問津,因為機構投資者受到投資原則的約束。另外,債券的評級還決定了其它許多變量,比如交易對手信貸風險評估和債券持有人權益等各種相關的債券市場運作要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般來說,評級的最高等級是AAA級,接下來有AA級和A級,A級以上資產屬於優質資產,投資風險較小。在A之後,還有BBB、BB、B、CCC、CC、C等多個分級,資產質量也相應遞減。儘管這些評級機構的評級不是永遠正確、絶對真理,有經驗的投資者不會根據這個級別做出買入的決定,而更多參考這些評級的可能是在斟酌賣出決定的時候。

一個體現評級對市場至關重要的實例: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在2010年推出道得·法蘭克法案,對當時實施的規則作了重大修改。其中一條規定,有抵押證券的註冊聲明中必須包含信用評級,而評級機構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案當年7月生效,各評級機構都拒絶為這類證券評級,結果美國的ABS市場陷入停頓,持續數日,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出面宣佈暫緩執行這一條規定,市場才緩過氣來。

中國國情

倫敦金融城
英國脫歐對金融城和英國實體經濟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BBC中文網)

中國信用評級市場萌芽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目前由4大企業壟斷:中誠信、聯合國際、上海新世紀和大公國際。2006年穆迪收購中誠信49%的股權,幾乎與此同時,惠譽收購聯合國際的49%份額,上海新世紀則在2009年與標普簽訂合作協議。目前,國內最大4家全國性的信用評級公司中只有大公國際全部中資。

由於起步晚,這些評級機構歷史僅10年左右,權威性和可靠性還有待時間檢驗,信譽也還需要培育。它們可能對中國政府的主權信用、宏觀經濟、地方政府和國企的債務狀況比國際巨頭了解得更深入細緻,使用的衡量工具或許也更貼切,但在國際投資社區和金融市場聽眾很少。

中國工廠
中國政府在經濟中的角色,國企的運營和財務,國際評級機構的量尺「不適合」。(BBC中文網)

英國國情

至於完全符合3大信用評級機構衡量模板要求的英國批評穆迪「過時」,確實是指時間上的落後,而不是國情特殊。英國政府表示,梅伊22日早些時候在佛羅倫斯向歐盟領導人就脫歐問題發表演說,提出「英國與歐盟未來關係的宏大藍圖,明確表示雙方將從新的、獨特的關係中受益」。

穆迪在預測英國未來宏觀經濟走向時,梅伊還沒有發表這個講話。梅伊重申將在2019年3月退出歐盟,她不認為歐盟的成員國體制和經濟區制度適合英國,經濟區制度將導致爭端。她表示沒有必要增添目前並未設置的關稅,雙方需要討論新的方法來管理雙方在貿易上的分歧。

英國政府還稱,英國經濟歷來比較強勁,並且在削減赤字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穆迪還將英國央行的評級從Aa2下調至Aa1,但將英國的債務評級從「負面」改為「穩定」,這意味著它將不會很快進一步下調英國評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