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輝觀點:竹科40年,期待新竹捷運元年到來

2020-12-25 07:00

? 人氣

新竹市的大眾運輸建設在竹科興起後的90年代便受到政府的關注。圖為新竹科學工業園銅鑼園區。(陳明仁翻攝)

新竹市的大眾運輸建設在竹科興起後的90年代便受到政府的關注。圖為新竹科學工業園銅鑼園區。(陳明仁翻攝)

新竹科學園區已在新竹設立四十年,竹科產業從最初的通訊產業,發展到半導體和光電產業,持續扮演著台灣科技產業的領頭羊。尤其竹科半導體產業更是持續成長、帶動整體產業向上發展,1985年營業額首次突破100億元,八年超越1,000億元,更在2004年超過1兆元的營業額,前進新的里程碑。就算今年全球受疫情影響,經濟大受打擊,竹科營業額卻不減反增,在今年前10月就已突破一兆元的營業成績,帶領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站穩腳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時空壓縮已然成為現代趨勢,交通路網的分布以及運輸效率是衡量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由其對一個產業集中、經濟高度發展且人口持續正成長的新竹市來說,交通的重要性不僅決定了產業的興衰,同樣也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品質。突破移動往來的障礙、改善道路使用問題,建立一個高效率、高品質的交通系統,新竹市要改變,我們要有新竹捷運。

新竹市的大眾運輸建設在竹科興起後的90年代便受到政府的關注,從7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的科學園區帶動了舊城區的住商發展,至今園區帶來的人口移入與經濟效應仍向竹北與其周邊拓展。再加上清交大、工研院等學術機構,幾個鄰近的區域組成了跨越新竹縣市的大新竹生活圈。區域間彼此位址緊密、來往頻繁,在尖峰時刻主要幹道的壅塞可見一斑,更凸顯了交通建設的迫切需求。

新闢「竹北高鐵區」直達「竹科園區」的交通路網,車程將減少15到20分鐘。(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新闢「竹北高鐵區」直達「竹科園區」的交通路網,車程將減少15到20分鐘。(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儘管在這幾十年間陸續就鐵路、公路、公車等方面進行改善,但經過三十餘載的發展,這些交通改善措施早已不足以面對每日約15萬的竹科就業人士以及約6萬的中小學生通勤,更不用說位處交通要道上的工研院、清大、交大了。據研究資料顯示,平日通勤之尖峰時段,新竹交通要道的行車時間約為正常耗時的3~4倍,若遇天候不佳或是車禍意外,則有可能提升至6倍以上。

新竹市屬於產業集中、經濟高度發展且人口密集的城市類型,且仍在持續發展中。面對當下的問題、展望未來的發展,大新竹地區的交通建設不僅要對症下藥,且還需多管齊下,力求構建一個打通縣市的大新竹交通網。

新竹地區的交通問題大約可歸因至以下三個面向:道路空間不足、離尖峰流量差距過大、大眾運輸成效不彰,這三個因素彼此之間相互牽連,糾纏成一個難解的交通死結。若要解開這個難題,就大眾運輸的改善著手是最有效也最具可行性的方案──透過大眾運輸的改善,可以使汽機車自駕比例降低,舒緩道路空間不足的問題,也可透過班次頻率的調整,消化尖峰時刻的交通需求。

面對新竹地區大量的通勤人口──公車作為大眾運輸的手段顯然不足以達到以上的目標。首要原因在於公車的運輸路網與時間不夠完備,不符合通勤群眾的各種需求,往往在等待、轉乘的過程中耗費更多時間成本。二來,若要進行班次的調整則需投入長期成本,離尖峰的輸運量差距過大也不利營運,於客運業者與地方政府的經濟效益不合。三者,公車與一般車輛共用一般道路,對紓解道路空間的幫助有限,公車到班時間亦受路況影響,更遑論大客車可能造成的安全疑慮。

20190924-中強光電竹南廠。(取自新竹科學園區環境保護資訊網)
新竹市屬於產業集中、經濟高度發展且人口密集的城市類型,且仍在持續發展中。圖為中強光電竹南廠。(取自新竹科學園區環境保護資訊網)

由此對比,捷運的設置不僅具有班次密集度調整的彈性、不與車爭道的優勢,更能夠在規劃階段貼合使用者的需求,降低等待、轉乘的時間成本。根據今年四月交通部審查的可行性評估報告,目前的捷運設計透過東西向的路線含括南寮-舊城區-工研院與清交大-科學園區等人口集散地,滿足觀光、就學、就業、居住等各種機能。此種貼合交通要道的設計,契合捷運通行快速、班次緊密的性質,可以想像在天氣、路況不佳的情況下,其疏運效果將尤為顯著。配合公車網絡的機動性,組構出大新竹地區主幹便捷、分支細密的交通藍圖。

竹科40年,新竹已然成為一座科技城,面對產業經貿帶動的人口移入、生活機能需求的擴大,交通改革必然要跟上城市發展的腳步。未來10年的新竹,將迎來科學園區寶山二期的擴建、竹科X產業創新園區以及國際AI園區的成立,更多發展的可能性正在這座城市中萌芽。我認為新竹市作為台灣的科技重鎮,更需要有前瞻的交通規劃,用智慧交通打通新竹市的任督二脈,建立一個高效率且高品質的新創新竹。

*作者為行政院政務顧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