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政治學》美國大學生怎麼學中國政治?以杜克大學為例

2017-09-13 20:00

? 人氣

中國研究得到與西方另一個很大的不同在於中國的發展式人權觀(“developmental” view of rights)。對於西方來說,人權是天賦的、不可剝奪的。對於中國來說,人權是奠基於經濟發展之上的——當經濟越好,人權能擴大保護的範圍就越來越多,但當經濟不好時,就應該先以拚經濟為主,沒有飯吃還談甚麼個人自由?這種發展式人權觀與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所推動的亞洲價值(Asian Value)互相輝映(也與郭董的民主不能當飯吃互相輝映3),就是說當國家為了經濟發展需要,可以適當地犧牲個人人權。但經濟發展到甚麼程度才能保障更多人權誰說了算、為什麼犧牲某些人權跟發展經濟之間會有因果關係,則是這些觀點受到上課的大學生們質疑之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學者認為,這些民意分布跟想法是與中國千年以來儒家思想中的『民本』(課本裡寫是Minban)思想有關。民本就是以民為本、執政者的工作就是把經濟搞好讓百姓安居樂業即可,但這並不意謂著民眾具有政治權力。在東亞民主化調查的研究中,中國民眾認為自己國家是民主的,也對自己國家的民主滿意,因為他們對民主的定義就是政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產出、政府在意人民,而非對程序法制或對自由的保障。這樣的態度也普遍出現在東亞其他儒家文化的國家或地區。雖然在課堂上,學生還是有指定閱讀魏京生的第五個現代化以及劉曉波等人的零八憲章,但這些對於共產黨政府的批判或建議以及對群眾的呼喚範圍仍是有限的。

這整堂課的修課學生,大多數是對於中國有興趣或未來有興趣的工作業務會與中國接觸的,也大多並不懂中文(有一些會口說的中國移民第二代)。整個學期的課程設計,是以議題為主軸,而以當代為主,對於國共內戰之前的朝代歷史僅以一周的時間帶過(例如:太平天國是人類史上死最多人的革命!)。除此之外,課程中亦有接觸Tibet(西藏,尤其有提到軟禁喇嘛的議題)、香港(雨傘革命,以及香港面臨中國臨海城鎮興起後的好壞處)、以及中國的宗教(與梵諦岡之間的對抗,以及共產黨幹部需要在宗教團體內等)及環境議題,也有對於共產黨的制度以及工作領導小組以及一胎化政策的辯論(一些說法認為一胎化有助於經濟初期成長,但另一些則持反對態度)。但因為篇幅因素,本文先點到這裡,有興趣可以再跟本文作者聯絡。

本文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使用-禁止改作 4.0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王宏恩──美國大學生怎麼學中國政治?以杜克大學為例 (引自菜市場政治學 http://whogovernstw.org/2017/09/13/austinwang28/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