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炸斷一手炸毀一眼 薩克思選擇溫柔的復仇

2014-06-21 14:30

? 人氣

第1屆唐獎法治獎得主薩克思,曾於去年12月到訪台灣,並於「雷震民主人權紀念講座」上發表演講,台灣也翻譯其著作《斷臂上的花朵》。(取自唐獎網站)

第1屆唐獎法治獎得主薩克思,曾於去年12月到訪台灣,並於「雷震民主人權紀念講座」上發表演講,台灣也翻譯其著作《斷臂上的花朵》。(取自唐獎網站)

首屆唐獎「法治獎」得主奧比‧薩克思,是草擬南非人權憲章、為終止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做出極大貢獻的南非憲法法院前大法官,他曾在2013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當天,帶著家人踏上台灣這塊土地,並且於「雷震民主人權紀念講座」上發表演講,台灣也翻譯其著作《斷臂上的花朵》,令許多人印象深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薩克思在台灣的最後一場系列演講,從南非國民黨政權對他的炸彈攻擊回憶起,談論轉型正義與民主和解相關議題。1988年4月7日,薩克思因反種族隔離政策而遭政府特務以汽車炸彈暗殺,自此失去右手與一隻眼睛。當他在醫院收到一封同志承諾會為其復仇的來信時,他堅定回絕了,「如果我們能在南非實現民主與自由,那就是我溫柔的復仇,而象徵殉道與純潔的玫瑰與百合,將會從我的斷臂中重新綻放。」

南非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運作之後,薩克思在某次宴會上遇見當時安置炸彈的亨利,亨利表示他在委員會上什麼都說了,「我和每個我傷害的犧牲者都說了」,薩克思則以自己那隻沒被炸斷而倖存的手與亨利握手,之後亨利於宴會中途離席,回家整整哭了2個月。

薩克思得知亨利的反應後曾說,如果有天在公車上與亨利相遇,他們終於可以互相問候,「因為我們開始住在同一個國家,分享相同的價值,能夠對這個叫南非的國家表達尊敬,這個我們曾經是敵人的國家。」他說,加害者說出真相,是幫助所有南非人開始願意相信彼此,並且分享著進步、尊嚴,轉型正義是以真相與和解為基礎的溫柔復仇,這個力量遠遠超越送亨利去坐牢。

薩氏特色:濃重人文主義色彩

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黃丞儀曾在《斷臂上的花朵》導讀專文中寫道,濃重的人文主義色彩,是薩克思法律論理最重要的特色。他在該書討論恐怖主義問題時,便直斥以成本效益比較的經濟方法來分析刑求虐待是否可以容許,卻根本在道德上完全忽略了人性尊嚴,「酷刑不是經濟學家或法學家鍵盤上的頭腦體操而已,而是真實發生在被虐待者身上每一吋神經的煎熬。」

除此之外,薩克思主張法律解釋的結果不會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而必然是在多種「可能都屬於正確」的答案當中,挑選一個最能夠符合憲法價值的方案。他認為,法官必須充分理解社會,因為法官隨時都在透過判決和社會對話,透過「論證的文化」(culture of justification)來回應民主社會的艱難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彥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