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暗影與光》紐約展出台灣解嚴30年前老照片

2017-08-31 15:00

? 人氣

駐紐約台北經文處為紀念解嚴30周年推出《歷史的暗影與光》展覽。(美國之音)

駐紐約台北經文處為紀念解嚴30周年推出《歷史的暗影與光》展覽。(美國之音)

一個紀念臺灣解除戒嚴30周年的新聞照片展在紐約展出。這個展覽展出了幾位臺灣攝影記者在解嚴前後拍攝的社會抗爭新聞照片,其中很多曾經被禁止刊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解嚴令是前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1987年作出的決定,解除了從1949年起在臺灣實行了長達38年的戒嚴,也可以具體解釋為解除了黨禁、報禁,一般認為這是臺灣走向民主憲政的第一步。

在不大的展廳裡聽策展人講解那些老照片的故事,你還以為他們在講中國大陸正在發生的事情。

共同策展人及參展攝影家劉振祥說:「這位是盲詩人,他叫莫納能,在他的家鄉有個東埔村,因為他那時候地方要建設,就把他們祖先的墳墓挖起來,並沒有通知他們,所以就到行政院來抗議。」

臺北市立美術館策展人余思穎說:「這個就是蘭嶼反核的,反核廢料放在蘭嶼當時的一個照片。」

但故事的結局又告訴人們,這不是發生在中國大陸。劉振祥指著一些憲兵抓人的展出底片說:

「這裡面每一格底片其實員警都是可以根據影像去抓人的,但攝影者許伯鑫拒絕交出底片。」

劉振祥說,解嚴後的臺灣執政者跟媒體之間的關係沒有那麼高壓,「他們(員警)會來要底片,會來要這些影像,可是我們不給他也沒轍,也不會說用行政命令,你一定要交出來。所以在臺灣那時的執政黨還不敢那麼強硬對媒體作這種控管。」

這個展覽的名字叫《歷史的暗影與光》,是臺北市立美術館為紀念臺灣解嚴30周年在駐紐約臺北經文處舉辦的。參展的臺灣三位原資深攝影記者作品,反映的是在1986至1990年解嚴前後他們所拍攝的臺灣人民為人權、環保等議題進行的社會抗爭。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徐儷文說,解嚴是臺灣走向民主開放、自由多元的社會轉捩點,影響深遠。她說: 「今年是解嚴30周年,我們也認為這是個很重要的里程碑。」

策展人余思穎表示, 新聞照片在臺灣轉型期的社會變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說:「新聞攝影在1987年解嚴前後當時臺灣發生了很多的社會運動,同時也是媒體崛起的時代,無論是雜誌還是報章都非常需要照片來作為社會運動的報導和傳播。」

展覽中大部分老照片是在解嚴之後拍的,讓我們看到即便當時在蔣經國主動解除戒嚴之後,臺灣的社會轉型仍有一個過程。當時的政府在開放黨禁報禁的同時,又頒佈了國安法和刑法100條,員警在繼續抓人;但這段歷史顯示了,只要人民可以開始擁有自由結社、組黨和新聞自由的權利,專制就會逐漸衰弱,民主的實現就會日益接近。

《歷史的暗影與光》展覽是駐紐約臺北經文處為紀念解嚴30周年推出的系列活動的首場,從8月29日起展至10月12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