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章觀點:中國贏了嗎?知己知彼真難!

2020-11-20 07:10

? 人氣

(一)遏制住中國政治圈中那條強大的民族主義巨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以理性角色回應日益逼人的全球挑戰,例如氣候變遷;

(三)崛起為「維持現狀」的大國,而不是「革命派」國家。

如果與今日民主國家為民粹主義所困的現象比較,中國當前的治理未必是一無是處。

馬凱碩在此也提出了一個弔詭的問題。如果說民主是像美國所說的那麼美好的東西,可以進一步促進成長與穩定,那中國將會因為民主化而變成更為強大的競爭對手。可是美國的國家安全部門還繼續推動向中國輸出民主,究竟所為何來?美國人心中所想的,或許是另一個故事,亦即「促進民主可以產生和理論完全背道而馳的效應。它可以使社會動盪、不安定、削弱,而不是強化他們。」不少歷經顏色革命的國家,其命運就是如此。

美國也誤解了其他國家

最後,美國不只誤解中國大陸,也誤解了其他國家。美國總認為,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其它國家當然會選擇象徵自由的美國。但事實並非如此,許多國家已明白告訴美國不願選邊站。馬凱碩在書中舉了許多例子,但RCEP的簽署,或許最能反映美國戰略思維的錯誤。

亞太15國簽訂RCEP協議,受疫情影響,15國代表以視訊方式留下合影。(AP)
亞太15國簽訂RCEP協議,受疫情影響,15國代表以視訊方式留下合影。(AP)

在馬凱碩書中,中國大陸的問題不在於不知己,而是知彼不足。他在書中提出一個給習近平的想像備忘錄,提醒他美國所具有的五大戰略優勢,希望中國不要低估或忽視了美國的實力,否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此外,他認為中國所犯的最大戰略錯誤,「就是沒有細想後果,疏離了美國好幾個主要的選民團體,」尤其是美國的企業界。這一次中美對抗如此嚴重,卻沒有任何團體出來替美中關係辯護。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官員驕矜傲慢的姿態正是造成美國企業界疏離的因素之一。

但他認為比起美國,這是可以修正的戰略錯誤,如果中國陸能夠更進一步敞開門戶,吸引更多美國及西方國家前來投資,將可以「在中國美國與西方世界關係中,創造一個重要的穩定因素。」除此之外,當前「世界需要一個鼓吹全球化的新人,中國可以站出來,補上這個空缺。」

美國應重新檢視戰略假設

馬凱碩在結尾中指出,美國如果能重新檢視其戰略假設,應該會發現,原來想像中的矛盾並不存在,包括:

(一)雙方的國家基本利益並不矛盾,彼此都應該以改善人民福祉為首要國家利益;

(二)兩國在減緩氣候變遷的力量上不矛盾,因為彼此都會受到影響;

(三)雙方在意識型態上也不矛盾,因為中國並沒有要輸出共產主義,內部因素才是決定美國未來的關鍵,而非想像中來自中國的威脅;

(四)美中文明並不矛盾,因為源於西方的啟蒙運動的理性思潮,已散佈全球,包括中國,「導致每個地區都出現了務實的解決問題之文化,並有可能設想出現一個穩定和可持續的基於規則的秩序。」美國應努力於此,而不是擔憂文明衝突;

(五)雙方的政治價值的確不同,但除非中國試圖出口其價值到美國,否則雙方也不應有矛盾。

美國的美德假設站不住腳,也沒有道德資格來促進中國的民主化。沒有了矛盾,又何來今日的中美對抗呢?

無可諱言,馬凱碩對中國是充滿了同情的理解,對美國則是同情的批判。當前的美中對抗,美國是發起進攻的一方,也是最可以影響或改變整個進程與結果的一方,馬凱碩把重點放在美國身上,應該也是基於此一考量。然而,本書告訴我們,知己知彼真難,因此馬凱碩才有「美國能一百八十度大轉向?」的感嘆。這或許是本書對未來最悲觀的部分。

書中所言對台灣是良藥苦口

最後,本書資料豐富,論證嚴謹,言必有本,而且觀念新穎,可以說是了解美中關係及兩岸局勢的必讀書籍之一。當然,以當前台灣的政治氛圍,本書或許令讀者(包括政府)不怎麼舒坦,但書中所言正是我方戰略思考所需要的觀點。所謂良藥苦口,此之謂也。

*作者為前海基會副董事長,本文原刊《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