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安觀點:RCEP對台灣的衝擊與因應

2020-11-18 06:30

? 人氣

下任美國總統拜登應能延續民主黨政策,大選期間拜登曾刊文將會就公共衛生、氣候變遷及核武擴散等面向與中國合作,但是這並不表示拜登會因此重回過去對中採取戰略模糊的路線,畢竟對拜登而言,所謂的「多邊主義」並不是投降主義,而是在不同於川普「單邊主義的雙邊合作」下,能透過集體的方式讓「震攝中國」能持續保有作用力,重回「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是「重返國際協議與組織」的起手式,「進場盯人」遏制中國銳實力的擴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11個會員8日在智利聖地牙哥簽署協定。(美聯社)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11個會員8日在智利聖地牙哥簽署協定。(美聯社)

因此,拜登不致透過施壓拆RCEP的台,但可能帶領美國返回TPP,或將日本等國簽署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升級,與RCEP競爭。對此,我外交部坦言RCEP由中國大陸主導,我推動加入有實際困難。CPTPP是我國政府目前推動加入區域經濟整合重點目標,外長吳釗燮近日在立院表示,拜登政府若重返CPTPP,對台灣的加入會是一大助力。

RECP及CPTPP對台新南向影響不容忽視

東協長期以來為台灣重要貿易及投資夥伴,成長快速。若台灣加入RCEP,則可促進我國參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更有益於政府目前推動的新南向政策,對台重要性不言可喻。2016年蔡總統上任時,首度提出「新南向政策」,希望利用新南向18個國家的市場來擴大台灣的進出口,並開拓南向國家市場,以避免過度依賴大陸市場,同時希望與新南向國家人民有更多往來,包括觀光客和學生。如今新南向政策推動超過四年,應該是好好檢視這項政策的時候,加上美中關係惡化、兩岸關係急凍,新南向國家可能成為重要的代替市場,更值得我們關注這項政策的成效。

為了協助台商赴新南向國家投資,政府也鼓勵銀行赴新南向國家投資,就是要打所謂的亞洲盃。但受到疫情影響,依據金管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在新南向國家布局的銀行,獲利大幅減少67%;相反的,西進的國銀獲利則成長25%,顯示新南向政策中,在擴大國銀赴新南向國家投資的成果也是不理想的。

囿於國際現實與兩岸政治特殊性質,在兩岸關係陷入緊張對抗的情況下,台灣無法加入某一國際組織或無法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對本地媒體來說並不是新聞,台灣社會對此反應冷淡,與其說是一種冷漠,倒不如說是面對現實且無法、無能力改變的一種無奈。不過,沈榮津、吳釗燮等專業官員對RCEP即將啟動的相關發言,不僅毫無專業可言,甚至是刻意淡化其對台灣的影響,「阿Q」無極限,愚民也無極限。

因此,台灣要提升出口競爭力除了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外,仍應尋求後續推動後續加入RECP及CPTPP等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如圖)。尤其,RECP與CPTPP不僅是亞太地區重要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國更是台灣重要的貿易夥伴;政府應思如何突破現有架構,進而成為台灣對外貿易的基石,否則前景仍是令人堪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