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疫情恐成壓垮伊拉克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0-11-08 05:30

? 人氣

作為世界上第三大的石油出口國,伊拉克對於國際經濟體系(國際油價)的運作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美聯社)

作為世界上第三大的石油出口國,伊拉克對於國際經濟體系(國際油價)的運作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美聯社)

於上週,伊拉克的總理—穆斯塔法·阿爾·卡迪米(Mustafa Al-Kadhimi)才剛結束疫情後的首次歐洲出訪。隨即,就必須再度面臨到國內民眾的反政府示威遊行,以及遭逢新冠肺炎衝擊的經濟危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於19年的十月,新任總理卡迪米(Mustafa Al-Kadhimi)上任滿月之際,伊拉克就曾發生一起大規模的反政府的抗議遊行。抗議者主要以年輕人為主,要求政府擴大基本服務、進行財政改革,降低失業率和打擊猖獗的腐敗為訴求,紛紛走上街頭並群聚於首都巴格達(Baghdad)的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時隔一年,本次於台灣時間10月25日的集結,原先是為了紀念抗爭活動屆滿一周年,但鑑於國內的民生問題仍未好轉,政府遲遲未正面回應民眾的訴求或有可預見的積極作為,使得難以維生的人民決定再次起而反抗。

伊拉克現任總理卡迪米,曾任記憶庫基金會負責人、伊拉克情報首長。(AP)
伊拉克現任總理卡迪米。(AP)

早於2003年美國入侵後,就為伊拉克留下了一系列難解的國內政治、經濟問題,以及中東區域間的衝突(尤其是與伊朗)。然而,這場突如其來爆發的疫情,為原本早已嚴峻的緊張情勢埋下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作為世界上第三大的石油出口國,伊拉克對於國際經濟體系(國際油價)的運作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小從上班的通勤、石化製品(塑膠),大至國際貿易的進出口運輸,石油早已無法脫離於我們的生活當中。據伊拉克石油報告(Irap oil report)指出,近幾個月以來,國際油價受到新冠肺炎影響而出現大規模的崩跌,又因當前整體市場對於石油需求下降的緣故,導致石油價格一直處在近十年來的相對低點。於今年年初,OPEC+的成員國以維持石油價格穩定為由,達成了階段性的減產協議,此舉正意味著伊拉克必須減產至原本輸出額的60%,讓高度倚賴石油出口的伊國無法再透過低價出口石油的銷售方式來彌補國內的經濟缺口。毫無意外地,結果正如我們所猜想的那樣,伊拉克除在總體經濟表現上顯得十分疲軟外,國家的外匯儲備資產還面臨到前所未有流動性危機(liquidity crisis),即便有國際貨幣組織(IMF)透過匯率調控的方式來切入維持伊拉克的基本經濟,在短期內仍不見任何回穩的跡象,更遑論是有好轉的可能。

然而,國際金融市場的失利之所以會對伊拉克的經濟有如此嚴重的影響,與該國僵化的產業結構與高度出口貿易依賴有關,而所衍生的民生問題正是人民屢屢走上街頭的主因。

伊拉克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以致該國長期仰賴出口的貿易逆差(trade deficit)賺取外匯,並以此作為政府的八成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些由政府所主導的公營石化工業,除了曾因內部貪腐、效率低落等問題,被「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列為貪腐嚴重程度居第12名的國家外。經濟結構過度集中於單一產業的風險也跟著提高,且變相排擠了國內的民生產業和基礎製造業發展的可能。不僅如此,伊國為降低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當地政府不惜過度聘用不符合比例的公務員數量,將七成的收入用於支付於公務員的薪水,據估計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估計,目前每名伊拉克的公務員每日僅有約17分鐘在從事生產活動上。不過,這樣的作法依舊無以挽回失業率高居不下的頹勢,仍維持於去年同期高點的12%,且其中有將近三成的比例是24歲以下的年輕族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