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職責不是「討好主管」,而是做「對公司最好的決定」《零規則》選摘(3)

2020-11-04 04:50

? 人氣

在Netflix,我們努力培養能做出好決策的人,也以高階主管少做決策為傲。(圖/Netflix)

在Netflix,我們努力培養能做出好決策的人,也以高階主管少做決策為傲。(圖/Netflix)

你的職責不是「討好主管」,而是做「對公司最好的決定」

2004年,我們還是郵寄租借DVD公司,泰德.薩蘭多斯負責採購所有DVD,決定某部新電影該訂購六十片還是六百片。有一天,一部關於外星人的新電影推出了,泰德認為會很搶手。他一邊和我喝咖啡,一邊填寫訂購單,他問我:「你覺得這部電影我們應該訂幾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回答:「我覺得不會有很多人想看。訂個幾片就夠了。」結果一個月內,那部電影變得超級熱門,我們庫存根本不夠。「那部外星人電影,你當初怎麼不多進一些?」我大聲對泰德抱怨。

「是你叫我別進太多的!」他抗議說。

我從這件事開始意識到傳統決策金字塔的危險。我是老闆,我意見很多,而且都會講出來,但我並不是決定該進多少片DVD的最佳人選,也不是每天在Netflix做出許多重要決策的人。我告訴他:「泰德,你的職責不是取悅我,也不是揣摩我會認同的決定。你的職責是為公司做正確的事,你不能放任我把公司推下懸崖!」

在多數公司,老闆會核准或否決員工的決定。這種做法注定會限制創新,拖慢成長。我們在Netflix強調,與主管意見不同、執行主管不喜歡的點子,都是可接受的。我們不希望只因為主管看不出好在哪裡,大家就把好點子打入冷宮。因此我們在Netflix表明:

不必討好上司

盡力做對公司好的事

業界盛傳許多執行長或高階主管因為專注細節,打造出不凡產品或服務的神話。關於賈伯斯的傳奇,都說是他的微觀管理讓iPhone成為明星產品。大集團和電影製片公司高層,有時也會插手創意內容的許多決策。有些高層甚至會誇自己是「奈米級管理」。

當然在多數公司,即使主管沒有微觀管理,員工還是會揣摩上意,盡量做上司最有可能支持的決定。大家普遍認為主管能爬到比較高的職位,想必也比較有見解。如果你還珍惜你的工作,不想被指責不服從,最好乖乖聽主管說怎麼做最好,照主管的意思行動。

職場、工作、主管、生氣、通話。(圖/pixabay)
業界盛傳許多執行長或高階主管因為專注細節,打造出不凡產品或服務的神話。(示意圖/pixabay)

我們不採用這種上對下的典範,我們相信,當所有的員工都能自己決定自己負責,公司效率最好,也最能創新。在Netflix,我們努力培養能做出好決策的人,也以高階主管少做決策為傲。

不久前,Facebook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花了一天跟我一起工作,旁聽我所有會議和一對一面談。我偶爾也會像這樣跟隨矽谷其他公司的執行長,我們透過見習彼此的行事作風來學習不同的管理方式。事後雪柔告訴我她的心得:「跟著你一整天,我看到最驚訝的是,你一個決策也沒做!」

我聽了很高興,因為這正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分散決策模式」(dispersed decision-making model)已經成為Netflix文化的基礎,也是我們能快速成長及創新的一大原因。

在Netflix,我們小聲慶祝勝利,大聲承認犯錯

我的職涯早期、初創Pure Software時,因為太過不安,不敢與員工公開談論犯錯,結果我學到很重要的一課。當時我犯了很多領導者會犯的錯,我不只缺乏管理能力,還在五年內聘用又解雇了五位銷售經理。前兩次我還會怪罪我雇用的那個人,但第四次和第五次也失敗後,很明顯問題在我。

我向來把公司看得比自己重。我確信我的無能會對公司不利,所以我去找董事會,像去告解一樣,一五一十說明我的不適任,並且提出辭呈。

但是董事會不接受。從財務來看,公司有賺錢。他們同意我在管理方面的確犯了錯,但他們堅稱,就算聘請新人接替我,那個人也會犯錯。那場會議中發生兩件奇妙的事。一是我說出實話、坦承過錯之後,不出所料,我感到如釋重負。第二件事更有趣:在我開誠布公對他們露出脆弱的一面以後,董事會似乎更加相信我的領導能力。

我回到公司,下一次全體開會時,我做了與先前在董事會辦公室相同的事。我詳細列出我犯的錯,為傷害公司表達懊悔。結果這一次不只是我覺得輕鬆許多、也不只建立了員工對我的信任,也開始有人主動向我承認他們犯的錯,之前他們都把錯誤掩蓋起來,不敢面對。我說出來,讓他們也卸下重擔,也提升了我與同事的關係,同時我也得到更多資訊,讓我能更妥善地管理公司。

2007年,將近十年後,我加入微軟董事會。當時微軟的執行長巴爾默(Steve Ballmer)身材高大、精力旺盛、待人和善。他也會毫不遮掩地談論自己犯的錯,「你們看,我真的把事情搞砸了吧。」他會這麼說。這讓我感覺與他很親近。多真誠又體貼的一個人!然後我才意識到:這不就是正常的人性嗎?人會比較願意信任能夠坦承錯誤的人。

從此以後,每當我覺得自己犯了錯,我會充分、公開、頻繁地談論這個錯誤。很快我就看出領導者自曝其短的最大好處,就是能鼓勵每個人把犯錯當成正常的事,反過來也等於鼓勵員工在不確定成果的時候敢於冒險,進而促使公司上下更能創新。自我揭露能建立信任,向外求助能促進學習,承認錯誤能養成寬恕,廣播你的失敗能鼓勵你帶領的團隊拿出膽識。

職場 新創 公司(示意圖非本人/ Austin Distel@upsplash)https://unsplash.com/photos/jpHw8ndwJ_Q
很快我就看出領導者自曝其短的最大好處,就是能鼓勵每個人把犯錯當成正常的事,反過來也等於鼓勵員工在不確定成果的時候敢於冒險,進而促使公司上下更能創新。(示意圖/ Austin Distel@upsplash)

這也是為什麼碰到我自己犯錯,我絕對毫不保留。謙虛是領導者為人榜樣的重要品格。成功時,靜靜帶過就好,或讓別人代你提起。但犯錯時,反而要大聲清楚說出來,好讓其他人能藉機學習,從你的錯誤中受益。換句話說:「小聲慶祝勝利,大聲承認犯錯。」

人才密度──優秀的同事就是最好的福利

我們發現,人才格外密集的公司,也是人人都想效力的公司。高績效表現的員工在整體人才密度高的環境尤其如魚得水。員工從彼此身上能學到更多,團隊的績效也會更高。這又提升了個人的動力與滿足感,進而帶領公司整體實現更多成就。讓周圍環繞菁英,能讓原本已經不錯的成果彈射到全新境界。最重要的是,與真正有才能的同事一起工作令人興奮、帶來鼓舞,而且充滿樂趣。

我發現,團隊如果有一兩個人能力僅勉強勝任的話,會拉低團隊所有人的表現。如果你的團隊有五名優秀員工,但有兩人只能勉強勝任,這兩個員工會:

  1. 耗盡主管心力,主管照顧優秀員工的時間減少。
  2. 降低團體討論品質,拉低團隊的總體智商。
  3. 迫使其他人必須養成另一套方法與他們共事,損害效率。
  4. 劣幣驅逐良幣,迫使追求卓越的人離職。
  5. 形同告訴團隊你能接受庸才,使問題更加複雜。

對優秀菁英來說,好的工作環境不在於辦公室裝潢鋪張、有健身房,或午餐有壽司吃到飽。身旁環繞有能力又懂得合作的人才,能幫助你變得更好,這種喜悅才是重點。當每個成員都很優秀,工作表現就會出現正向循環,員工能彼此學習、激發彼此的動力。

劣幣的影響力比想像中大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菲普斯(Will Felps)做過一項研究,結果突顯了職場環境中行為的傳染力。他將大學生每四人一組,分成多組,請每組在四十五分鐘內完成一項經營管理任務。成效最好的組可獲得一百美元獎金。

學生不知道,有些組內其實混入了演員,分別扮演:「懶鬼」不參與討論,會把腳翹到桌上,傳簡訊和人聊天;「討厭鬼」會嘲諷挖苦,說「你太扯了吧?」和「看來你根本沒上過商學課」之類的話;還有「憂鬱消極鬼」,臉上一副他家貓咪剛死掉的表情,抱怨任務做不到,質疑團隊不可能成功,有時還會乾脆趴在桌上。

菲普斯發現,即使小組中其他組員聰明又有能力,一個人的不良行為仍會拉低全組的效率。他進行了數十次試驗,組內有不良成員的組別,表現比其他組整整差了三成到四成。

這些發現顛覆了幾十年的研究,過去研究多認為,團體內的個人會屈從團體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但事實卻是,某一個人的行為會快速感染團體其他成員,即使團隊才相處四十五分鐘。假冒者是懶鬼時,其他人也會對企劃失去興趣,最後總會有人任務其實也沒那麼重要。演員是討厭鬼時,其他人也會開始互相羞辱。演員如果是憂鬱消極鬼,影響最明顯。菲普斯還記得其中一組影片:一開始所有組員都坐得直挺挺,等不及想挑戰任務。但後來每個人姿勢都垮了,頭都趴在桌上。

少數負面表現的影響如此之大,我們決定往後的首要目標,就是要盡一切所能維持人才密度。今後我們會雇用最優秀的員工,支付業界最高薪。我開始嚴格檢視,從接待櫃檯到最高執行團隊,確保Netflix的員工都是業界表現最佳、合作能力最強的人才。

*作者里德‧海斯汀(Reed Hastings)是創業家,1997年與友人共同創立Netflix,並自1999年起擔任董事長兼執行長,在娛樂產業掀起革命。艾琳‧梅爾(Erin Meyer)則是《文化地圖》作者,也是全球頂尖商學院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本文選自《零規則:高人才密度x完全透明x最低管控,首度完整直擊Netflix圈粉全球的關鍵祕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