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南光觀點:景氣循環與金融穩定之鑰─超前部署總體審慎政策工具

2020-10-16 05:50

? 人氣

其次,由於金融循環的週期比景氣循環來得長,金融脆弱性需要一段時間才會顯現出來,央行在認定潛在的系統風險上,會存在時間上的落差。央行要維持金融穩定,就需要穩定金融循環的中期風險。正因如此,總體審慎政策應在房價上漲的預期形成之前就必須超前部署,以防範金融循環的中期風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應在房價上漲預期形成前超前部署

因為未來房價持續上漲的預期一旦確立,任何總體審慎政策工具恐皆難以撼動房價飆漲的趨勢。過去香港以及最近南韓的例子均是殷鑑。南韓政府在過去3年推出20餘項抑制房價的措施(主要是對於指定投機過熱地區採取LTV及DTI上限政策),但仍難以遏止漲勢。2019年底到2020年8月間,推出更嚴格的房貸規範,依房貸金額將LTV降至40%到0%之間,並加徵綜合不動產稅及資本利得稅。然而,這諸多措施成效不彰,房價仍持續飆漲。究其原因,除了民眾的房價上漲預期心理已難以逆轉,《經濟學人》(2020/8/27)也將之歸因於南韓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抵銷這些措施的效果。

最後,前面提到台灣的金融循環也受美國貨幣政策的影響,事實上,來自主要國家央行政策的外溢效應,是小型開放經濟體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Rey(2013, 2020)一系列的研究發現,有全球金融循環(Global Financial Cycles)的現象,也就是說主要國家(尤其是美國)的貨幣政策會藉由資本移動,跨境傳遞到新興市場與開發中國家,驅動個別國家的金融循環。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主要國家央行量化寬鬆政策的外溢效應,會使得小型開放經濟體信用擴張與資產價格暴漲。然而,小型開放經濟面對主要國家央行量化寬鬆政策與全球性的景氣下滑,多數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因應,只是國內低利率與信用擴張又會進一步助長資產價格上升。在如此的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交互作用下,小型開放經濟體(像是台灣)更加亟需採用總體審慎政策與工具,來維持金融穩定。

*作者為中央銀行副總裁、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本文原刊《台灣銀行家》,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