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乃靜觀點:108課綱的困境與機會

2020-10-08 07:10

? 人氣

作者認為如同滅火器樂團回應學生:「不喜歡讀書沒關係,其實也不是這麼重要。」,從108課綱中看到了另一種教育的希望。(圖/取自滅火器臉書)

作者認為如同滅火器樂團回應學生:「不喜歡讀書沒關係,其實也不是這麼重要。」,從108課綱中看到了另一種教育的希望。(圖/取自滅火器臉書)

中秋假期的一趟雲林之旅,讓筆者見證到108課綱的困境與機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與斗六高中校長和行政主管的一席座談,筆者體會到108課綱推動,在偏鄉所碰到的困境。最明顯的是城鄉差距!一席話聽下來,縣內有城鄉差距,已經匪夷所思;但雲林縣高中與台北市的差距,更令人瞠目結舌。以雲林縣而言,指標性的斗六高中,因為是國立,資源尚可克服執行面對的困難,但縣立高中,或是其他私校,就必須面對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整體看來,雲林縣多數學校普遍面臨師資、設備和空間的不足。另外,雖然斗六高中在雲林有其資源優勢,但對比台北市高中學生一人一平板電腦的配置,斗六高中的學生則難以望其項背。

108課綱原本的精神是扶植弱勢,然而城鄉差距的事實,卻讓筆者擔心,弱勢的學生恐怕無法因為108課綱的實施,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很明顯的,第一線資源的短缺,勢必讓108課綱的理想被打折。政府實在有必要傾聽第一線教師、行政人員的心聲,在政策的規劃或推動上,納入他們的意見。同時,想辦法給予偏鄉更多的資源和協助,拉近城鄉間的距離。這也是蔡英文總統在去(108)年12月4日參加總統候選人青年論壇時,對青年學生的承諾。

108課綱面對的另一個困境是,現階段考招的方式,讓學生對素養導向教學沒興趣、家長對素養導向認同度低,尤其是升學導向的家長,常擔心非考科的學習,影響學生升學。面對學習歷程檔案,學生更是壓力重重。以筆者南部的親友為例,小孩高二,正是108課綱第一屆學生,最近半夜都會起來大哭:只因為學習歷程檔案傳錯了,想要更新重傳,系統卻已關閉;為了擠進校排名的前百分之一、二,想去補習作文;擔心大學端看不到她的努力,對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的定義不明,憂心忡忡。令筆者心疼十六歲的孩子要承受這麼大的壓力,也對課綱的理想如何落實感到憂心。

但另一場到雲林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校長的參訪,筆者卻看到了十二年國教的不同世界。這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學生的學習方式,對照周遭親友面對108課綱的壓力,讓筆者看到108課綱理想的展現。

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學校安排的四季挑戰課程;春季「專題研究」,孩子選定一個題目,扮演記者的角色,訪問耆老,跨年齡層的對話,讓孩子了解某一議題外,也培養他們的同理心。世代間默會知識的承傳,情感的連結,是教室內學不到的。夏季「自主服務學習」,孩子自己規劃行程,在地蹲點,觀察、體驗和保護生態環境,培養環境的意識,讓學習與生活連結。秋季「百岳登頂」,孩子須攀登合歡山北峰和東峰,克服內在的恐懼和困難、自我挑戰,培養堅毅、熱情、勇敢、獨立自主的品格力。冬季「單車走讀」,孩子由花東經過五天四夜,單車騎回雲林,夜宿廟宇,學長姐也會回來陪伴。校長說,很多孩子經過了一趟單車的旅程,在學長姐激勵下,回來後開始會自主學習,內在的學習動機似乎被啟發。

過去常聽老師抱怨,教學現場的困境之一是學生沒有興趣,教師面對不感興趣學生的無助。現在筆者終於找到答案,教育如果能讓孩子自行探索、與生活連結,才有可能啟動孩子的熱情和興趣,發揮自主學習的精神。近日報載,108課綱中彈性學習時間,學生的自主學習部分,由於學校缼乏專責輔導人力,學生也因為沒有學分、不打成績,不當一回事,常會缺曠課,甚至造成放牛吃車的窘境。對於過度強調升學的學生,自主學習顯然還是圍繞著,與未來可能就讀科系相關的議題,孩子不斷思索的仍是教授可能喜歡什麼主題,才選擇這個主題學習。這種趨勢,明顯違背了108課綱中,自主學習推動的目的。

讓筆者感動的還有差異化教學,每一門課,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能力,設計不同的進度,再搭配線上的教材輔助學習,真的將孩子視為學習的主體,不放棄每個孩子,這是大班教學不可能實現的。為了強化學生的英文能力,校長找來了政治大學的陳超明教授,開設教師增能工作坊,改變教學方式。不再以文法學習為目標,而是強調閱讀理解,讓學生對英文感到興趣。這一招,讓很多原本英文成績是C的學生,一下子就拉到了A。這讓筆者想起了現任監察委員賴鼎銘曾分享的學英文經驗。他說,以前學英文就是背文法,就著課本學英文;沒有閱讀的樂趣,完全被考試所擺布,非常痛苦。直到進了輔仁大學,碰到了米光華神父,教他們讀Time、Newsweek、China Post,讓他發現生活英文的多元性,也激發他學英文的樂趣,最後得以考過托福,出國留學。

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陳校長令人佩服的地方,還有主張學校、教學與社區的連結。他租下學校後方的茶園,當作教學現場,茶葉融入教材外,也讓學生學習種茶,透過有機種植友善農業,實踐里山精神。

看起來,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正是轉型成功的最佳範例。學校有百分九十的學生都是來自弱勢家庭,學校全力在經濟上幫助他們,在教育上啟發他們的學習,彌補了天生的不平等。這讓筆者想起最近在臉書,滅火器樂團回應學生的問題,所貼出來的一段話:「不喜歡讀書沒關係,其實也不是這麼重要,但你得要想辦法發現你的天賦(gift),我稱之為禮物。我知道,人生當然是不公平的,有些人不用讀書、不用投票,靠投胎就能大富大貴。可是除了讀書以外,你一定擁有上帝給你的天賦。或許這個時候,還不是主流,但是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只要你持續不斷的練習,上天就會給你適當的獎勵。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找出它,而且保有它、練習它,記住你當年不妥協的樣子。」

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讓筆者見識到,教育原來也可以這樣辦;只要給學生機會,他們可以上山下海,追尋自己的夢想。在雲林縣古坑鄉樟湖的山上,筆者看到了108課綱落實的希望。

*作者為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