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俱樂部到茶樓:《台灣外來語》選摘(2)

2020-09-20 05:10

? 人氣

我們借用了日本人的譯名,省事極了。「俱樂部」這個外來語字面上的意思當然不壞,無論是用台語念作“kū-lok-bō͘”如從前有個電台節目「司機俱樂部」,或以華語發音念作「ㄐㄩˋ ㄌㄜˋ ㄅㄨˋ」、“jùlèbù”,那裡還有英語“club”的絲毫痕跡呢?只有類似日語的“ku-ra-bu”發音,比較接近英語。像台北一些酒廊就這麼稱某某“ku-la-bu”,或寫成日本片假名「クラブ」完全沒有「俱樂部」3個漢字的味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北藝術節「島嶼酒吧」,以酒吧做為媒介,述說一個個異鄉人的故事。圖為酒吧示意圖。(Free-Photos@pixabay)
我們借用了日本人的譯名,省事極了。「俱樂部」這個外來語字面上的意思當然不壞,無論是用台語念作“kū-lok-bō͘”或以華語發音念作“jùlèbù”,那裡還有英語“club”的絲毫痕跡呢?(取自pixabay)

外來語:“iăm-chhâ”(廣東話發音)

原產地:香港,「飲茶」“yem2ca4”

台灣華語:「飲茶」“iămchhâ”

中國華語:「饮茶」“yĭnchá”

英語:“dim-sum”

1970年前後,台北出現第一家港式飲茶店名叫「紅寶石酒樓」,生意好得不得了。我當時工作的美商格蘭廣告公司就在附近,有親朋好友來台北,中午吃飯時間就習慣請他們上紅寶石「飲茶」,一定要說成“iăm-chhâ”,表示那是「正港的」(真正香港來的)。

記得當時紅寶石的「飲茶」是這樣的:一票人坐定了,服務人員先來詢問要喝什麼茶?好像普洱茶比較耐沖十泡八泡,我都點普洱茶。其實當時的台灣人並不習慣喝普洱茶,所以都開玩笑說是「臭phú茶」(chhàu-phú-tê),意思是發霉的茶。後來聽說廣東人喜歡「飲茶」且大都喝普洱茶,因為普洱茶有去油減肥的效果,你看廣東人那一個不是瘦巴巴的?慢慢習以為常,「飲茶」就一定喝普洱。當時紅寶石有3、4台小餐車,推著熱騰騰的點心在餐廳裡轉呀轉地,另外還有小姐抬著各種冷盤點心逐桌推銷。當然,也可以向服務小姐點大盤大碗的茶餚,諸如蒸魚、炒麵、炒飯等。因為有茶可飲,好像很少人點什麼湯。

有一次台中好朋友楊家兄妹一起北上來找我,當然就請他們「飲茶」了。沒多久,楊家二哥求饒說:「李大哥,請您不要再給我倒茶好嗎?」真是太大意了,我只要看他茶杯裡沒茶了,身為主人的當然趕緊倒茶,而客人一看我倒滿了茶,就趕緊喝。沒想到一會兒工夫,他已滿肚子茶水實在吃不消了,只好老實求饒。

1972年有機會到香港見識到道地的「飲茶」,發現法國漫畫家柴波(Daniel Zabo)描繪的香港「飲茶」,在眾多餐車穿梭中有一名吹著哨子的交通警察在指揮,其熱鬧氣氛雖不中也不遠矣!也才知道香港人真的是名符其實的「飲茶」,我看每桌上頂多一兩樣點心,兩三個人一「飲」就是一個早上或是一個下午,而且都是慢條斯理地「飲」,那像我們台北人點了滿桌的大菜小點,像衝鋒陷陣般地勇往直前,不一會兒工夫就把桌上的蒸籠、盤子全掃光了。每個人的茶都好像只「飲」了一兩杯而已,完全失去「飲茶」的本意了。

「飲茶」這前所未見的新玩意引進來台灣,只好保留其原有的發音作“yem2 ca4”(它的發音調號2是陰上,而4是陽平),很有意思的是不以華語發音唸作「ㄧㄣˇ ㄔㄚˊ」“yĭnchá”,也不以台語發音唸作“lim-tê”。我想,外來語就是這樣形成的吧!照「飲茶」的英文字“Dim-sum”來看,應該是指「飲茶」時的「點心」吧?

若有人花了點心力幫我們做了一點事、或幫上一點小忙,照從前我們台灣人的習慣會包個紅包之類的說是:「給您買包香菸抽。」香港人則會說是:「給您飲茶。」文化習俗的差異也可以從這裡看出來。

《台灣外來語:外國來ê台灣話》書封(玉山社)
台灣外來語:外國來ê台灣話》書封。(玉山社)

*作者李南衡曾任信誼基金出版社社長、化工公司秘書,目前已退休,現為綠色和平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台灣外來語:外國來ê台灣話》(玉山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